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及完整答案WORD版_教学随笔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小学数学课...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及完整答案WORD版

2016-10-28 收藏

部分预览:(请在底部完整WORD版,含标准答案)

一、填空 。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 )和(空间形式 )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 )与( 学生学 )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 )”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数学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4、课程结构体现的三大特点是:(均衡性、 )、( 综合性 )、(选择性 )。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 )和( 发展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6、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 全面 )、(持续 )、( 和谐 )地发展。

7、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 观察 )、(实验 )、( 模拟 )、( 推断 )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8、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 知识技能 )、( 数学思考 )、( 问题解决 )( 情感态度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9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等四个学习领域。

11、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 )把握和(定量 )刻画、逐渐( 抽象概括 )、形成(方法 )和( 理论 ),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1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 )与(记忆 ),(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与(合作交流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3、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14、评价是教师(反思 )和(改进教学 )的有力手段。

15、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 多样化 )、应以(过程评价 )为主。

16、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和( 自信心 )。

17、教师要善于利用( 评价 )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 )和( 改善 )教学过程。

18、改变课程内容(难 )、( 窄 )、( 旧 )的现状,建设(浅 )、(宽 )、( 新 )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19、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 )、( 抽象能力 )、( 想象力 )和(创造力 )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20、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 )、(旋转 )、(对称现象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

二、简答题。

1.数学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 “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综合与实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7、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是什么?

答: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关系:一,“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二,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的关系;三,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四,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8. 什么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体现在哪些方面?

9.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

10、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引导”“合作”作用分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1、数学课程目标的总目标是什么?(见数学课程标准8页)

12、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四基”指的是什么?(见数学课程标准8页)

三、分析题

1、谈谈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体会,并举例说明。

2、你能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举一些例子、谈谈你的想法吗?(举例分析题)

答: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误区一:教学开放过度

老师一上课就提出问题,问大家知道做吗?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汇报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是让学生自己说,不作任何讲解、评价、示范。

学生课堂上表现的“轰轰烈烈”,可是学生却并没有获得知识。忘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帮助者、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当点拨时还需点拨,当讲授处还需讲授。

误区二:合作流于形式

教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便立即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此时玩耍的……小组合作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误区三:评价滥用失真

一位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鼓励一下!”其余鼓起掌来。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回答得不好的学生也能意外地得到教师翘起的大拇指。

这样的鼓励已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

误区四:手段成为束缚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堂热热闹闹。离开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成了一堂低品位的课。在时尚、热闹的背后,教师、学生跟着电脑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走,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3、下面的案例有没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或新的教育理念,如果有,体现在哪里?如果没有,要怎样做才能体现?

叶老师上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投影屏幕上显示商店里卖玩具的场景,小朋友在买玩具,总共有16个玩具,卖掉了9个,先让学生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再列出算式16-9;紧接着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索计算方法;最后组织小组互相合作交流算法,结果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①16-10=6 6+1=7 ②10-9=1 1+6=7 ③9+7=16 16-9=7 ④6-6=0 10-3=7 ⑤6-4=2 10-5=5 2+5=7

叶老师提问: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学生的回答,老师统统是微笑、点头、赞许,没有评价哪一种方法最好,接下来的练习,又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

答:叶老师能从学生经验出发,因材施教,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开放空间,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体现了以学导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这样做尊重学生的意见,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小心呵护,老师有新课标理念;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学习数学是自我建构的过程,除了他自己,任何人都无法代替。

----------------------------------------

完整版及答案:小 学 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及试卷答案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