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关于培养小学数学质疑能力的途径探讨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关于培养小学数学质疑能力的途径探讨一、创设质疑氛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应该使质疑成为学生自身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时,要以儿童的兴趣为出发点,有意创设质疑氛围,使学生因趣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旧知不能解决新问题,挑起矛盾,让学生产生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数学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还可以在知识的对比、归纳、概括中让学生面对问题
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如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让自卑、胆怯的学生在小组内提问,锻炼他们的胆量,树立其自信心;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先让他把问题写在纸上,再照着念,循序渐进,不能要求过高,急于求成,使其失去信心;对于课堂上来不及提问或言犹未尽的学生,可在课下让他把要提的问题,要讲的话说给老师。这样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就能得以保护,提问题的胆量也就越来越大,逐步养成敢想、敢问、敢说的习惯。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有疑可质
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还应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教师要教会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在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即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如可让学生这样想: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引导学生对分数含义的关键词质疑,如为什么单位1的1字要加引号。计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在理字上下功夫质疑。例如,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56280.67时,可质疑为什么一定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而不是把被除数化为整数?应用题:列式的依据是什么?力求寻找更好的解法。例如,在教学分数工程问题时,可问为什么可以用单位1来代替具体的数据。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
三、明确目的,正确释疑
疑难对学生来说是暂时还不可能甚至是完全没有能力排除的。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用。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遇疑不慌、处疑不惊,不受课堂40分钟的时空限制,因疑引疑,设新疑释质疑,会收到比完成几道巩固作业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关于培养小学数学质疑能力的途径探讨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关于培养小学数学质疑能力的途径探讨 更美妙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万以内笔算减法时,教学进入练习作业之前,教师留下一定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一个学生突然举起手来:老师,四位数的减法,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这是大家都意想不到的问题,使全班学生都向发问的同学投去了惊异的目光,面对学生提出质疑的问题,教师首先让大家猜一猜从高位减起是不是可行的,当学生的意见不一产生矛盾冲突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三道计算题作为新的探索材料。接着教师耐心地等待大家的研究和探讨。在组织交流时,教师启发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其过程是循循善诱、步步到位。使学生经历了猜想(假设)----论证----实践----结论这样一个认知过程,体现了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学的最后,教师通过问题课本上为什么选择了从个位减起来小结,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有些方法尽管是可行的,但由于操作繁琐,效率低下,一般是不可取的。这样的结果,既使学生认识到这段学习的收获和意义,又没有给质疑的同学留下一丝一毫的伤害痕迹。
四、发挥主导作用,做好质疑
要使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置学生于愤悱状态,使学生不得不疑,要注意如下控制:
时间控制。首先,要把握质疑的时机,特别在新授课时和新课结束后,让学生质疑。其次,质疑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才能有所发现。三是,准许学生有疑就问,不懂就问,不要拍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四是,要防止时间不够,学生问一无所得,或尚未解惑,流于形式走过场。
对象控制。质疑问难要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兼顾,尤其要鼓励学困生质疑。学困生有自卑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问,这样得不到及时补救,以后问题越积越多,更无从问起了。
范围控制。要保证质疑问难的质量,既要拓宽范围,又要进行范围控制,不能漫无边际,要做些思维方向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实践证明,做好有效控制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
【
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随堂优化训练课件
3.2.2直线的两点式方程随堂优化训练课件
2013—2014学年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期末试卷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卷(一)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章末整合提升随堂优化训练课件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随堂优化训练课件
2.2.1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随堂优化训练课件
圆柱、圆锥、圆台、球及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优化训练课件
第四章圆与方程章末整合提升随堂优化训练课件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章末整合提升训练课件
2.2.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随堂优化训练课件
空间直角坐标系随堂优化训练课件
2013年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上)数学期中测试题
倾斜角与斜率随堂优化训练课件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随堂优化训练课件
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随堂优化训练课件
两点间的距离随堂优化训练课件
2014年秋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期中试题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随堂优化训练课件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章末整合提升随堂优化训练课件
下八庙小学2014年小学毕业升学模拟试卷
星月学校西师版四年级上数学期末测试题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复习课件ppt(人教A版必修2)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优化训练课件
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随堂优化训练课件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随堂优化训练课件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随堂优化训练课件
2014年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
2.3.3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随堂优化训练课件
2.1.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随堂优化训练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