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能力_心得交流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
首页>教学经验>心得交流>在动手操作...

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见让学生多动手,在实践中感知,这样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也会加深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在实物测量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物测量是只教给学生测量物体的方法的步骤,让其生活中利用实物进行具体操作实践。例如,在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后,我将全班分为五个小组,分别测量数学书、铅笔、橡皮、文具盒等的长度;在学习了重量单位千克之后,带领学生到卫生所秤一秤自己的体重,再互相抱一抱,使学生感知千克的实际重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感到数学知识可以帮助自己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进了学生数学意识的发展,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在比一比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教学钝角和锐角一课时,我在黑板中间画了一个直角,在直角两边各画一个钝角和一个锐角,让学生用三角板的直角先去量直角,再用这个直角去比一比钝角和锐角,然后告诉学生那两个角的名字,这时放开手让学生在小组中去讨论什么是钝角?什么是锐角?学生很容易地总结出,大于直角的角叫钝角,小于直角的叫锐角。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概括能力。

三、在分一分中,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6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三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人得5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4个;两个人各得3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三种分法与前两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三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这样今后再遇到类似除法的判断题时,学生就会牢牢记住必须是平均分。

四、在动手拨珠中,培养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时,教给方法后,老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学生读数;老师说数,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这一活动可以在同桌或者小组内进行,加深了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动脑思考能力,动力口说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好动是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