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浅谈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浅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一),在学生学习加法的口算后,紧接着安排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在学习减法的口算后,安排求减数的实际问题,在学习加、减法的笔算后,又紧接着安排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加、减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帮助学生体验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逐步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
分析教材和学生学习基础可知:学生学习这一内容已有的知识基础是一年级(上册)学习的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实际问题,以及减法的含义。经验基础是生活中比较两种物体的个数谁多、谁少,多几个或少几个。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算理和算法。
扬州李冬芳老师和无锡顾丽凤老师提醒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注意的要点是:通过直观操作,明示数量关系,紧扣减法含义,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要让一年级的学生理解和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算理和算法,直观操作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李老师和顾老师在讲例题时都采用媒体创设直观操作的情境,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让学生排一排红花片和蓝花片,直观地比一比谁多、谁少,让他们凭经验基础先看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接着,教师明示并引导学生理解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实际上就是求13个比8个多多少。在通过直观操作,明示数量关系后,紧扣减法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求13个比8个多多少,只要从13个里去掉8个,用减法计算,列式为13 - 8 = 5。这样,引导学生完成从看出到算出的进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把握了这些要点,就基本上把握了这节课的关键所在。
顾老师和李老师的教学设计还有几点值得大家参考、借鉴。
第一,让学生从几个实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受篇幅限制,只用一个例子就要求学生概括出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算理、算法。两位教师在设计中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实际的需要,通过复习题、例题、练习题,逐步引导学生边思考边归纳,从而真正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这样做,显然符合编者意图和学生的实际。
第二,让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教学某个知识,如果先让学生产生内在的需要,显然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两位教师在设计中都注意这样做。例如,怎样才能一眼看出哪种花片抓得多?多多少个?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把两种花片一一对应排一排,让学生感到一一对应排一排这个方法是一眼看出的需要。又如,引导学生从一一对应排一排的方法看出两数相差多少,过渡到利用计算的方法算出两数相差多少,两位教师都提出类似的问题:当红花片、蓝花片很多时,用排一排、比一比的方法方便吗?为什么?怎么办?这样设计,显然也是让学生产生学习用计算方法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需要。
第三,详略得当,重点探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的实际问题,同前者方法一样,仅是回答不同而已。所以两位教师都采用让学生从实例中领悟甲比乙多几,就是乙比甲少几的思路,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解决,这样处理,显然是合适的。
两位教师的设计,哪些地方还可再探讨、再研究?除了复习导入部分外,可能就是巩固练习部分。如何用好、用活、用足教材设计的练习,充分发挥练习的作用,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其实,《教师教学用书》参考教案中的有关设计可供参考和借鉴。两位教师设计的发展题、开放题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但在使用时还需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把握分寸,取舍得当、要求合适,防止过分的开放、发展影响基本思路的理解和掌握,防止对个别学生的评估代替对全班学生的评估。另外,设计中每个环节的小结从目的、作用角度考虑,从层次性和精品课的要求考虑还可认真推敲。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方向与位置》
教学反思:小学数学课堂的理性思考
一年级数学“估一斤花生米的粒数”的教学反思
怎样让小学数学复习课真正“活起来”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提问中学会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要相信孩子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比例尺》教学实录与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找规律》引入环节的教学反思
关于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冷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四年级《用计算器计算》
让学生自主构建“数学王国"--教学反思
《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由“7+30=73”引发的思考
提高六年级数学教学之创意法教育
教学反思:《位置与方向》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
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关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的思考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适应儿童的学习教学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教学反思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