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具准备: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从100倒数到1
从35起,五个五个地数到80
从10起,十个十个数到100
从50起,二个二个数到64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快速说出数的组成。
3、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百)对!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7?(指名回答,并上来拨珠子)
对!因为17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沙上拨7,在个位上拨1。(并指名回答这样写和读17这个数,可指名上来板书)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1这样用计数器表示?(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21由2个十和1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一, 写作:21 读作:二十一)
其实20以上数的读写和20以内数的读写是一样的。
(三)新课:
1、教学例四: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24?(指名回答)
想:24由2个十和4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4。
写作:24 读作:二十四
2、教学例五:
(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2)另外2个图也如上教法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五)做34页: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回答,全班对答案。可以请小朋友到黑板板书出来。(教师注意说明容易错的地方)
冀教版数学七下9.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ppt课件之三
2015春冀教版数学七下7.3《平行线》ppt课件2
冀教版数学七下10.5《乘法公式》(完全平方公式)ppt课件-中小学课件站
冀教版数学七下10.7《提公因式法》ppt课件-中小学课件站
冀教版数学七下11.7《用尺规作三角形》ppt课件
冀教版数学七下8.2《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ppt课件
冀教版数学七下11.5《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ppt课件
冀教版七年级下第8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
冀教版数学七下8.1《相交线》ppt课件之三
冀教版数学七下7.1《一元一次方程》ppt课件
冀教版数学七下11.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ppt课件
冀教版数学七下9.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ppt课件之一
冀教版数学七下8.3《平行线的特征》ppt课件
冀教版数学七下7.2《解一元一次方程》ppt课件
冀教版数学七下7.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ppt说课课件-中小学课件站
冀教版数学七下10.4《整式的乘法》ppt课件之二
冀教版数学七下9.1《二元一次方程组》ppt课件
冀教版数学七下12.1《数据的收集》ppt课件
冀教版数学七下9.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ppt课件之四
2015春冀教版数学七下10.1《不等式》ppt课件2
冀教版数学七下8.1《相交线》ppt课件之一
冀教版数学七下11.1《三角形的再认识》ppt课件
2015春冀教版数学七下10.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ppt课件2
冀教版数学七下10.3《同底数幂的除法》ppt课件
冀教版数学七下8.1《相交线》ppt课件之二
冀教版数学七下12.2《数据的整理》ppt课件
冀教版数学七下第8章《相交线与平行线》ppt复习课件
冀教版数学七下7.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ppt课件
冀教版数学七下10.5《乘法公式》ppt课件
冀教版数学七下10.6《因式分解》ppt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