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说明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说明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初步感受十进制计数法;学会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了解这些数的数值,能正确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习估计物品的数量,培养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并正确地读数。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知道10个一是1个十。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课件播放三个小朋友在教室前的对话——甲说:“我们班门前种了6棵大树。”乙说:“我已经得了9颗五角星啦。”丙说:“我们小组有8个人。”
谈话:听到三个小朋友刚才说什么了吗?小朋友,你也能像他们一样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吗?
学生说到我有几根小棒时,出示1捆小棒图,提问:小明也有一些小棒,你知道这些小棒有几根吗?
如果学生知道是10根,则进入下一环节;如果学生不知道这里一捆小棒是10根,则将一捆小棒展开,数一数,强调有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一捆小棒有10根。
[说明:由“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引入,能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对数的认识,引起学生认数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认数水平,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二、 认识计数单位“十”
谈话:请大家数出10根小棒,捆成1捆。
反馈:你是怎样做的?(指名到实物投影前操作:先数出10根小棒,再捆成一捆)
展开一捆小棒:这里有多少根小棒?(指1根小棒)这是1根小棒,是1个一,(指10根小棒)那么10根小棒是几个一?(板书:10个一)
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提问:现在这里有多少小棒?(可能有的学生回答是10根小棒,有的学生回答是1捆小棒)
谈话:10根小棒也就是1捆小棒。(指1捆小棒)像这样的1捆小棒有10根,也就是1个十。(板书:1个十)请大家想一想,10个一和1个十有什么关系?(板书:10个一是1个十)
让学生指着自己的小棒说一说:几个一是1个十?
谈话:“十”在生活中的应用可广泛了。比如,1包铅笔有10枝,是1个十;一盒钢笔有10枝,也是1个十……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说明:认识计数单位“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含义,正确建立计数单位“十”的表象。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十”,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知,加深对10个一是1个十的理解,而且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 认识11~20各数
1. 摆一摆,数一数。
谈话:你能摆出12根小棒吗?怎样摆能清楚地看出是12根?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的摆法,并交流是怎样摆的。(板书:12)
小结:我们摆12根小棒的时候,可以先摆1捆,再摆2根。也就是先摆1个十,再摆2个一,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
2. 摆一摆,说一说。
谈话:你能摆出11根小棒吗?
学生活动后,反馈:你是怎样摆的?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11?
谈话:你还想像这样摆出十几根小棒吗?自己摆一摆,再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反馈到19时,提问: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是20根)怎样摆出20根小棒?(学生把旁边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
指两捆小棒,提问:2捆就是几个十?2个十是多少?(板书:2个十是20)
[说明:摆一摆、数一数、读一读、说一说等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十几的组成,又有利于学生感受十几的大小和顺序。让学生思考“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样摆出20根小棒”,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加深对“10个一是1个十”的理解,为以后认识更大的数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 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 看图说一说。
(1) 出示下图。(13本书,17粒珠子,20块积木)
让学生数一数、读一读,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2) 读出直线上的数。
让学生轻声地读一读直线上的数。
提问:13前面的数是几?后面的数是几?15和17中间的一个数是几?17和20中间是哪两个数?18这个数是接近20,还是接近10?
[说明:借助实物图,让学生数一数、说一说,有利于突出计数单位“十”,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实际大小。让学生读出直线上的数,并通过交流,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数的意义和顺序,有效地发展了数感。]
2. 读一读,数一数。
(1) 17、14、20、12、15、6、16。
(2) 从6数到16。
(3) “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按要求练习后,再由同桌合作,一个人说翻到课本哪一页,另一个人在课本上很快找到相应的页码。
3. 估一估。(“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左边的草莓图。
(1) 先不数,估一估一共有几个草莓?(板书学生估计的数)
数后一起评价学生的估计。
怎样能很快知道有几个草莓呢?
(演示把10个草莓圈起来)
(2) 照样子在书上先估一估,再数出有多少把雨伞。
4. 抓一抓,数一数。
要求:抓一把糖果,估一估有多少颗,再数一数。
提问:你能一把抓出十几颗糖果吗?
学生操作后反馈,并说一说抓糖果时要注意什么。
5. “想想做做”第6题。
在数学书上数出10张纸,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再数出20张纸,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两次的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6. 连一连。
用水彩笔把11到20按顺序连起来,看会是什么?
[说明:教师注意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从估计草莓的数量,到估计雨伞的数量;从抓一把糖果,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颗,到一把抓出十几颗糖果;从数出数学书的10张,捏一捏有多厚,到数出20张再捏一捏有多厚,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断地体验和感受11到20各数的大小,发展了数感。]
五、 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数?学到了哪些本领?还有什么问题?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小论文 把握教学中的“暗线”
2018年中考数学几何题公式定理复习:等分
中考物理咋复习不留漏洞 名师给三点建议
2018年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大题的解题技巧
2018年中考数学复习:命题陷阱
备考2018:中考数学命题老师强调的三大重点
2018中考数学知识点:不等式的性质
2018中考物理白送分:必知的10个答题技巧
小学数学公开课《认识公顷》评课稿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轴对称知识点
教研心得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我的思考
2018中考数学复习方法“三”剑客
2018中考数学知识点:不等式原理
初二浙教版数学上册直角三角形知识点
2018年中考物理十大重要考点 一定要记牢
我会学 我能用—四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怎样破解高考数学最难压轴题
全国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生长课堂名师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心得
中考数学压轴题的攻破技巧
怎样激发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8年高考数学第二轮要怎样复习?
2018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要怎样冲刺?
数学知识点:绝对值的定义与符号
2018中考数学知识点:不等式的判定
初中数学复习方法:数学概念、公式、定理
“我理解的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小结
2018中考数学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概念和图像
只有这样才能学好数学!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2018年中考数学复习:重难点知识汇总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