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的分与合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6、7的分与合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6、7的分与合

6、7的分与合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6、7的分与合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6、7的分与合[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的例题、“试一试”,第32~33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材简析]

“分与合”是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观察两部分合起来是几个,认识掌握数的组成,为10以内数的加和减打好基础。教材分2~5的分与合、6~9的分与合、10的分与合三段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初步建立分与合的思想,初步体会分与合是辩证的、对立统一的。“分与合”三段内容的编排体现了教材由扶到放的编写意图,6~9的分与合恰好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中6的分与合作为例题出现,教师引导学生探索两只手拿6个气球可以怎样拿,并从一种分法得出两种说法,认识6的组成。“试一试”中让学生自己操作、探索、总结出7的组成。而8、9的组成则放在了“想想做做”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认识和掌握,进一步体会分与合。此外,教材在“想想做做”中还安排了对口令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组成。教学难点是如何有序地掌握6、7的组成。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设疑:茄子老师有18个气球,想送给3个孩子,每人6个气球。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有几种分法呢?

三个学生的分法没有按次序出现,可以让其他同学调整他们排列的次序。

提问:看着一个同学的分法。可以有几种说法呢?

说完后,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第32页例题中的空格。教师板书“6的组成”。

[评:由学生所熟悉并喜爱的气球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把三种分法按顺序排列,找到每种分法有几种说法,都是通过自主探索得出的,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很好地鼓励了学生在自我尝试中主动学习。]

二、动手操作,尝试练习

提问:茄子老师看到你们爱动脑、爱思考,每人奖7个○,你能把○分成2堆吗?有几种分法?能按顺序有条理地分一分吗?请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第32页“试一试”的空格里。

填完后小组互相交流检查,指定一名学生板书。

[评:7的分与合的教学,安排在“试一试”中,体现了由扶到放的编写意图。教师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自分一分,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真正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并且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交流合作的精神。指名板书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同时关注了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学习的结果。]

三、活动游戏,应用巩固

1 “想想做做”第1题(连一连)。

讲述:茄子老师看到大家那么聪明,高兴得不得了,他奖给大家6张数字卡片,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数合起来是6,请你连一连。

2 “想想做做”第2题(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

3 “想想做做”第3题(对口令)。

师生玩6的对口令:教师出手势2,说:“我说2”,学生出手势4说:“我说4,6能分成2和4。”学生之间玩7的对口令。

4 “想想做做”第4题(吃螃蟹)。

提问:同学们口令对得那么好。茄子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螃蟹,看谁吃的螃蟹多,怎么吃呢?谁能把螃蟹身上的数分成钳子上的两个数,把钳子上的两个数合成身上的数,那只螃蟹就归你吃。

教师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最后统计谁吃得多。

[评:“想想做做”中的题是6、7分与合的巩固练习,教师把这些题以活动、游戏的形成呈现,如对口令、吃螃蟹,进一步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口令,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四、揭示课题,巩固应用

提问: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

教师板书课题:6、7的分与合。

五、激励评价,猜数下课

叙述:今天同学们玩得高兴,又学到了知识,茄子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能用手势在背后把6、7中的一个数分成几和几,让你同桌来猜,猜对了你们就可以高高兴兴地下课休息了。

(教师先与学生猜,同桌之间再猜)

[总评]

“6、7的分与合”这节课的设计,体现了教材由扶到放的编写意图,6的分与合作为例题出现,用学生喜爱的小气球创设情境,从而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出6的组成。7的分与合放在“试一试”中作为练习的形式出现,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游戏活动、合作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