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9加几》教后反思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一年级数学《9加几》教...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

一年级数学《9加几》教后反思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一年级数学《9加几》教后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一年级数学《9加几》教后反思在我教书这几个月来,刚开始觉得一年级的小朋友很好教,所教的知识他们在幼儿园就学会了。我课堂的任务只是让他们重新复习而已。但最近在教2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发现原来小朋友是很难教得明的。特别是9加几,8加几,7加几等等,觉得太抽象了,很难讲明白。现在我就来谈谈在教学《9加几》的一些感想。

《9加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的内容。本课是进位加法的第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数、算等数学活动,掌握9加几计算方法,理解凑十法的思维方法,在具体的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对如何合理运用教材中的主题图和如何引导学生算法多样化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探索与思考。为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与想法:

一、 关于主题图的运用

翻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彩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在9加几的进位加法中,教材创设了一个小朋友熟悉的运动会场景图,生动地描绘了学生参加各项比赛的情景。这一主题图,贴近小朋友的生活实际,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于是我按通常的教学思路,将主题图作为情境导入,把这一场景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小朋友面前,小朋友们立即兴趣盎然,我抓住契机,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们可来劲了,小手一只比一只举得高,我看到了有许多小朋友在参加比赛,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跳动绳,有的在踢毽子我看到有些小朋友在喝牛奶,我又稍加引导,学生们便很快提出了9加几的数学问题,为后面的探究、解决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但我想,其实我们也可以将主题图放在中间,让学生探究了9加几的多种算法后,从主题图中有针对性地提出用9加几计算的数学问题,再进行拓展提高,顺带还可以把后面的图文应用题带入。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提一个怎么样的数学问题上,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认为,主题图运用的方式可以很多,但要因人因课而异,不过宗旨只有一条,那就是让学生学得更有趣,更灵活。

二、 关于凑十法

教学《9加几》刚开始的时候我一味的要求学生运用凑十法。但是学生有一些还是用回老办法数手指。而且当我在教学时,发现用书面话的语言讲解有部分小朋友还是不理解。比如:最初我是按照书本一本正经的教他们。

比如:9+5=?

我会先问:9加几等于10呢?

他们回答:9加1等于10。

5可以分成1和几?

5可以分成1和4。

那我们就可以把9+5变成9+1+4了,9+1=10,10再加4等于14。这样的方法就叫凑十法。

我用这种方法讲了小朋友感觉太抽象了。后来我就举例9+5:我把5分成1和4,就像把一个苹果分成两半一样。9先吃了一半,再吃另外一半。对不对?不可能9吃了1这一半,还剩下5这一整个苹果啊。所以你们要一半一半的加起来。诶,没想到这种形象的比喻居然起到了效果。有两个马上会用凑十法了,而且算得很快。呵呵,我突然信心十足了!我还找了一首凑十歌谣:小朋友,拍拍手,大家来唱凑十歌。九凑一,八凑二,七凑三来六凑四,五五相凑满十。让他们很快记住遇到哪个数就用哪个和它凑成十。这一下就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大部分同学已经能熟练的用凑十法了。

原来教小朋友真得从他们熟悉的事物出发,虽然这个理论一直以来我都知道,但今天我终于把它变成实践了,呵呵,看来我以后还得下好功夫,不能在站着和小朋友讲课了,而是要蹲下来,和他们平等的位置较好我的课。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