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8
收藏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8页例5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巩固已学过的各种规律及找规律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发现的规律与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确定后续或缺失的图形。
2.熟练掌握并运用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起点,方向观察,找到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
1.复习旧知: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前面我们学习了找规律的哪些知识?(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引导与整理。)
2.情境创设:看来大家对我们学习的找规律的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了,那么,你能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帮助小红解决她遇到的难题呢?(课件呈现例5的手链图。)
(二)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规律——穿珠子。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同时设置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一)阅读理解:完整呈现例5
1.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与同伴先说一说。
2.你认为在这个题目中,哪个词语最关键?
3.师:对,关键词就是“按规律”,那她是按什么规律来穿的呢?学生可能会说出:
(1)这串手链是用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2)这串手链是用1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1颗黄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对于学生所发现的规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规律是从左往右观察得到的。第二种规律是从右往左观察得到的。
3.题目让我们帮小红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手链断了,掉了两颗珠子,问掉的是哪2颗珠子。
(二)分析解答
1.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是什么?那我们能不能利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解答呢?
2.引导:你从哪边开始看?(左边)所以找到的规律是黄黄蓝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课件演示,圈一组)
3.你还有不同的发现吗?从右边开始看,发现的规律是黄蓝黄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课件演示,圈一组)
4.师小结:我们发现,从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方向看,找到的规律是不一样的,
(三)回顾反思
1.我们的解答正确吗?如何证明是正确的呢?引导学生说出:要动手摆一摆,看看是否正确。
2.同桌合作:利用学具摆出她的手链,看符不符合她穿的规律。
3.汇报结果:学生汇报时,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得出:通过摆一摆,证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在这几个环节中,教师既要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的同时,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4.整理小结
(1)说一说:师: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先怎么做的?
(2)师生共同小结(师板书):
①认真审题,发现规律;
②找准起点,圈出一组;
③按照规律,补上珠子;
④动手操作,检验解答。
(四)练习反馈
课件呈现P88的“做一做”
1.小英也穿了一串手链,但掉了3颗珠子,你们也来帮帮她,好吗?
2.引导学生利用以上的解答步骤来独立解决问题。
3.交流反馈:请学生代表说出自己的解答步骤,师生给予评价。教师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与反馈练习,让学生再次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进一步巩固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体会所学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实践应用,巩固拓展
(一)基本练习
P90练习二十第9题。
本题与上面的两题相比,规律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一组相同的珠子简单的重复,但在颜色与形状上稍稍复杂一点,所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提高练习
P89练习二十第4题:
1.让学生按照以上的解题步骤去完成。
2.在说规律时,着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黄珠数量不变,蓝珠数量是依次增加的。
(三)拓展练习
P91练习二十的“思考题”:
1.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完成。
2.交流汇报,展示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不断加深学生对规律的认识与理解,不断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与推理能力、概括和归纳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与提高。】
四、回顾小结,提出希望
(一)回顾小结: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二)师生共同梳理: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三)知识延伸:处处留心皆学问,如果我们能在以后生活与学习中都能做一个有心人,那么你将会发现更多、更有趣、更神奇的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对本课与本单元的知识结构能有系统的认识,同时教师适时地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提出希望,让学生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更加期待。】
1.9.5 我们的校园|人教课标
1.9.3 用数学|人教课标
1.4.1 认识立体图形|人教课标版
1.6.16 数学乐园
1.2.1 比多少|人教课标版
1.7.1 11
1.6.2 6和7的加减法|人教课标版
1.9.4 5、4、3、2加几|人教课标
认识图形 三角形
1.9.1 9加几|人教课标版
1.6.15 整理和复习|人教课标
1.6.10 填未知加数|人教课标
1.6.8 10的认识|人教课标版
1.6.6 8、9的加减法
1.6.8 10的认识
1.2.3 比长短 高矮|人教课标版
1.6.12 连加、连减|人教课标
小学数学第一册8和9的认识教案设计
1.8.3 认识钟表|人教课标
1.3.8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人教课标版
1.7.2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人教课标
1.8.3 认识钟表|人教课标版
1.6.9 10的加减法|人教新课标
1.1.1 《数一数》教学案例与反思|人教课标版
1.3.4 5以内数的组成|人教课标版
1.3.6 5以内的加法|人教课标版
1.9.1 “9加几”的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1.6.14 生活中的数
1.3.1 1~5的认识|人教课标版
1.6.6 8和9的加减法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