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4
收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先画出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再连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三、教学准备
方格纸、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昨天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二)探索新知
1.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师:根据对称轴,补全下面的轴对称图形。

教师:要想顺利的画出另外一半的图形,你有什么办法呢?根据是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 我们刚刚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的特点,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来画。
教师:很好,怎样来找点呢,所有的点都找吗?
预设:不用,只要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在对称轴的另一侧点出关键点的对称点;顺次连接描出的各个点即可。
教师:谁能来展示一下你画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探究结果汇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预设: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先确定对称轴,找出关键点,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然后点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最后依次连接各个对应点,就可以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师:你能简要概述一下上面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时的步骤吗?
学生:确定对称轴后,一找关键点;二数出距离;三点对应点;四连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难点,在学生充分的讨论后,通过学生的实践来总结出方法,进行提炼,学生记忆的会更深刻。
(三)知识运用
教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画对称图形的方法,那我们来练一练吧。
1.动手操作:剪下教材附页上的脸谱,补全到教材第84页第2题的空白处。
2.教材第83页做一做。

3.教材第84页第4题。

4.教材第85页第6题。

注:这题关键点是哪几个点呢?特别是第二题,同学们要注意了。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又有什么收获呢?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四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大家都在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复习(1)》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六(2)》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十》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复习(2)》数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2)》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几》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商中间、末尾有 0 的除法》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七(1)》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复习》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十一(二)》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平均分(1)》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十》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九(2)》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被除数有0的除法》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九(1)》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八(1)》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老师教学反思 架起沟通的桥梁,让教育之花绽放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千克、克和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十一(一)》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多彩的分数条》数学教案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