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26
收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6~37页例3“100以内数的读、写”,练习八第5~8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知道几个十就在计数器上的十位上用几个珠表示,几个一就在计数器的个位上用几个珠表示。
2.知道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知道数位的排列顺序。
3.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读、写。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结合“11”、“20”这两个数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
二、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上学期我们借助小棒、计数器认识了20以内的数,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2.出示单元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三、新授教学。
(一)教学例3。
1.结合实例,引入新知。
(1)引入: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中,我们已经学会了数数。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纽扣(出示纽扣喷绘图),有黄色、蓝色和红色。看看,这三种颜色的纽扣分别有多少粒呢?
(2)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适时板书:
黄色纽扣:四十粒
蓝色纽扣:二十七粒
红色纽扣:三十三粒
2.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提出问题:刚才在“数”的过程中,得到了“四十、二十七、三十三”这三个数。这些数都比20大,又都是100以内的数,它们又该怎样读?怎样写呢?
(2)揭示课时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写。(出示课题)
3.教学两位数的读写。
(1)引入:以前我们能用小棒,还能在计数器上表示20以内的数。现在同学们能用小棒、能用计数器来表示这些数吗?
(2)教学“四十”的读、写。
① 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在计数器上表示出“四十”。(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强调为什么在十位上要拨四颗珠子。)
② 教学“四十”的写法:先在十位上写4,表示4个十;然后在个位写0。
③ 教学“四十”的读法:因为有四个十,所以读作“四十”。
④ 拓展:如果有五捆小棒,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呢?这个数又该怎样写?怎样读呢?
⑤ 小结:有“几个十”就要用几捆小棒来表示,在计数器的十位上就要拨几颗珠子。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要先在十位上写几,再在个位上写0。
(3)教学“二十七”的读、写。
① “二十七”这个数又该怎样用小棒表示呢?教师随学生的发言适时出示小棒图。
② 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出“二十七”。
③ 教学“二十七”的写法:先在十位上写“2”,表示2个十;再在个位上写“7”,表示7个一。
④ 教学“二十七”的读法。(强调读的时候,同样是先从十位读起。)
(4)教学“三十三”的读写。
① 借助CAI演示将“三十三”用小棒表示、并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
② 教学“三十三”的写法。
思考: 两个“3”的意思一样吗?同桌的同学互相议一议。
讲述:看来同样都是数字“3”,放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样。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个位上的“3”表示3个“一”。
③ 教学“三十三”的读法。
4. 认识“百位”,教学“100”的读写。
(1)引入:这些纽扣一共有多少粒?(教师随学生发言适时板书,共:一百粒)
(2)用小棒表示“1个百”。
(3)结合计数器认识“百位”,并在计数器上表示“1个百”。
(4)教学“100”的读、写。
(二)归纳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不论读数或写数,都要从高位开始。
四、巩固练习。
1.第37页“做一做”的第2题。
2.第39页第7题。
3.第39页第5题。
4.第39页第8题。
5.第37页“做一做”第1题。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六、课堂作业。
第39页第6题。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反思
《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反思
善待错误,促进反思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反思
《体育中的数学》教学反思
观《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有感
五年级下册《游戏公平》教学反思
《街心广场》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第十册《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数的顺序》教学反思
《辨认方向》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桌子有多长》教学反思
《文具店》教学反思
《旅游中的数学》教学反思
《森林旅游》教学反思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
《面积单位的认识》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纳税》教学反思
《包装的学问》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
《圆锥体积》教学反思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
《连减》教学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