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4课时)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100以...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4课时)

2015-02-16 收藏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2.能正确使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估计、优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归纳总结出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一)情境创设:

昨天,老师买了两本书,一本书65元,一本书48元,你们知道哪本书贵,哪本书便宜吗?

(二)导入新课:

要比较这两本书,哪本贵哪本便宜,其实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的数比较大小。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生活处处都有数学。】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借助学具,直观感知:

1.比较42与37的大小。

(1)估一估:教师将42根小棒一把抓在手中,让学生估一估大概有多少根。

(2)验一验:那到底哪位小朋友估得最准呢?我们可以请哪个来帮忙验证?引导学生说出:请“十”来帮忙。再请一位小朋友将小棒每10根扎成一捆, 整齐地摆放在讲台左上。当学生摆放好后,教师板书:42。

(3)猜一猜:教师重新拿出4捆,从其中的一捆中抽出3根之后,将剩余的小棒摆放在讲台的右边,让学生猜一猜还有多少根?并说说为什么?教师板书:37

(4)比一比:谁来说一说,就是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呢?

(5)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让不同想法的同学都来说一说。可能有:

①据小棒图比大小:因为42根比37根多,所以42大于37;

②据数的顺序来比:因为42在37的后面,所以42大于37;

③据数的组成来比:因为42里面有4个十和2个一,而37里面只有3个十和7个一,所以42大于37;

④根据十位上的数来比:因为42十位上是4,表示4个十,而37十位上是3,表示它只有3个十,所以42大于37;

⑤根据老师刚才演示的过程来比:42比40多,而37是比40少,所以,42大于37;

……

(5)看一看:教师:同样都是比较这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大家想出了这么多方法。大家看一看这两个两位数,我们能不能一眼就看出他们的大小呢?

(6)议一议:那是怎么看出来的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再请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说出:十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先比较十位,十位大的数就大。

(7)做一做:

课件出示:49○50、63○58、75○81、57○61,学生用手势表示判断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七个环节,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积累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2.比较23与25的大小。

(1)质疑:刚才我们比的都是十位不同的两位数,那如果是十位相同的两个两位数,我们还能这样的方法来比较大小吗?

(2)拨数:

①师在大计数器上拨出23,请学生读出来,并将这个数写到草稿本上;

②请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25,并将这个数写在23的右边;

③用“>”或“<”比较大小。

(3)汇报:

①填的是“>”还是“<”?

②你是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比较方法。

③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单?

(4)小结:引导学生归纳方法:当两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时,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5)反馈:49○46、52○53、64○61、85○86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的铺垫,这里就力图通过简洁明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二)抽象概括,内化感知:

1.教师引导:我们刚才学习了两位数大小的比较,谁来说一说,有什么又对又快的好方法?

2.学生概括:教师适当加以引导与补充。

(1)如果十位上的数不同,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数就大;

(2)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数就大。

【设计意图:通过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汇报的机会,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述、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优化思想。】

三、多层练习,提高发展

(一)基础练习:

1.P42的“做一做”第1题。借助计数器直观比较,在比较81与18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这两个数都有8和1,为什么81比18大呢?学生交流汇报之后,教师着重说明:虽然这两个数中所用的数字一样,但数字的位置不同,这两个数的大小也就不同。

2.P42的“做一做”第2题。在比较98和89时,可再次提出问题类似的问题,让学生来回答。

【设计意图:先借助计数,再脱离参照物让学生直接比较,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同时,针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加以强化,可以做到减少错误的发生。】

(二)变式练习:P44练习九的第3题。

1.课件呈现:让学生自己在书上连一连。再指名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教师提问:这里将这些数分成了几类?分别是哪几类?

3.课件演示:将信封变成集合圈,相对应的数分别飞进相应的集合圈里面。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稍复杂的问题,同时进行集合思想的有意渗透。】

(三)提高练习:P45练习九的第5题。

1.创设问题情境:小兔子遇到了一个难题,我们来帮帮它,好吗?

2.呈现问题:你能帮小兔子把这五个数排排队吗?让学生自己在书上独立完成。

3.集体讲评:请学生汇报,同时课件演示,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给小兔子帮忙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高效地帮助学生克服难题。】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一)师生共同小结:

1.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师:谁来说说如何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二)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99○100,谁来说说,这题应该填什么符号?

2.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3.师:我们以后还要学习更大的数的大小比较,还有许多数学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再次回顾本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简单的拓展,也是对本课知识的适当延伸。】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