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5课时)_心得交流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
首页>教学经验>心得交流>《20以内...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5课时)

2015-02-11 收藏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继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领会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逐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5是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问题。例5一方面保持了一年级上册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编排特色,呈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按照“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三个步骤编排解题过程。另一方面在要求学生掌握解决问题一般步骤的基础上,在三个步骤中分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知道了什么?”环节,出现了多余的条件,需要选择有效的信息解决问题;在“怎样解答?”环节,运用画图策略理解“求另一个加数”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并认识到多余条件在解题过程中是没有用处的;在“解答正确吗?”环节,提供了检验解答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加法检验减法问题的正确性,并提出了口头答题的要求。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学会用减法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运用画图的策略分析问题、选择有效的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重难点突破

1.能运用画图的策略分析、选择有效的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突破建议

(1)在组织学生说明图意及发现的数学信息和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想一想要求“还有几人没来”需要哪些信息?教师可以让学生画一画或者用小棒摆一摆,理解信息之间、信息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提取有效的信息,让学生在画图或操作过程中感受到:有些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是有联系的,有些条件与问题之间是没有联系的。

(2)借助画图或操作理解并分析数量关系。明确两个条件之后,让学生再次通过画图或操作分析两个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并理解要解决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3)画图既反映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又提供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模型,学生的画图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只要能反映出问题的结构均可。

2.初步学会用减法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突破建议

教师可充分利用练习素材,指导学生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从问题出发,寻找合适的条件;二是从条件出发,看看哪两个条件之间有联系,能提出什么问题,哪个问题是题目中要求的,就选择哪两个条件解决问题。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