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11
收藏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继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领会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逐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5是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问题。例5一方面保持了一年级上册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编排特色,呈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按照“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三个步骤编排解题过程。另一方面在要求学生掌握解决问题一般步骤的基础上,在三个步骤中分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知道了什么?”环节,出现了多余的条件,需要选择有效的信息解决问题;在“怎样解答?”环节,运用画图策略理解“求另一个加数”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并认识到多余条件在解题过程中是没有用处的;在“解答正确吗?”环节,提供了检验解答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加法检验减法问题的正确性,并提出了口头答题的要求。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学会用减法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运用画图的策略分析问题、选择有效的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重难点突破
1.能运用画图的策略分析、选择有效的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突破建议
(1)在组织学生说明图意及发现的数学信息和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想一想要求“还有几人没来”需要哪些信息?教师可以让学生画一画或者用小棒摆一摆,理解信息之间、信息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提取有效的信息,让学生在画图或操作过程中感受到:有些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是有联系的,有些条件与问题之间是没有联系的。
(2)借助画图或操作理解并分析数量关系。明确两个条件之后,让学生再次通过画图或操作分析两个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并理解要解决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3)画图既反映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又提供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模型,学生的画图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只要能反映出问题的结构均可。
2.初步学会用减法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突破建议
教师可充分利用练习素材,指导学生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从问题出发,寻找合适的条件;二是从条件出发,看看哪两个条件之间有联系,能提出什么问题,哪个问题是题目中要求的,就选择哪两个条件解决问题。
2013二上4的乘法口诀课件
2013二上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解决问题课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例3课件
2013二上6的乘法口诀课件
二年级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例1课件
2013二上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整理和复习课件
1.3星星合唱队课件
2013二上乘加 乘减课件
长度单位换算课件
认识几百几十几课件
2013二上第二单元不退位减课件
2013二上第一单元长认识长度单位——厘米课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变换课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复习2课件
1.1谁的得分高课件
1.2秋游课件
2013二上第二单元例5 解决问题课件
2013二上第五单元观察物体2课件
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课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表内除法课件
2013二上第三单元认识锐角和钝角、解决问题课件
2.3百分数的应用(三)课件
认识几百几十课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例2课件
2013新版二上秋游课件
认识直角课件
2013二上第五单元观察物体1课件
2.1小熊购物课件
2013新版二上快乐的动物课件
2013二上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2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