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6
收藏
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跟踪练习题
一.选择题:(58=40)
1.不在 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点是()
A.(0,0)B.(1,2)B.(2,1)D.(3,1)
2.不等式 表示的区域在直线 的()
A.右上方B.左上方C.右下方D.左下方
3.下面给出的四个点中,位于 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点是()
A. B. C. D.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表示满足不等式 的点 的集合(用阴影部分来表示)的是()
5.若点 到直线 的距离为4,且点 在不等式 表示的平面区域内,则实数 的值为()
A.7B.-7
C.3D.-3
二.填空题:(310=30)
6.若点(2,1)和(4,3)在直线 0的两侧,则a的取值范围是.
7.由直线 , 和 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包括边界)用不等式(组)可表示为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不等式组 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是9,那么实数a的值为
三.解答题:(215=30)
9.画出不等式组 表示的平面区域。
10.若以连续掷两次骰子(各个面上分别标以数1,2,3,4,5,6)分别得到点数m.n作为P的坐标,求点P落在不等式组 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概率.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D3.C4.D5.D
答案提示:
1.因为 ,所以点D(3,1)不在 表示的平面区域内.
2.取原点(0,0),因为 ,且原点在直线 的左下方,所以不等式 表示的区域在直线 的左下方.
3.将四个点的坐标分别代入不等式组 ,满足条件的是 .
4.将(0,1)与(0,-1)两点代入验证知选D项.
5.因为 ,所以 或 ,又因为 ,
,所以 适合题意.
二.填空题:
6. 7. 8.1
答案提示:
6.由题意知 ,即 ,所以
7.画出三条直线,并用阴影表示三角形区域,如图3所示.取原点(0,0),将x=0,y=0代入 得 ,代入 得 ,代入
得 ,所以三角形区域用不等式(组)可表示为
8.直线x+y=0和直线x-y+4=0的交点为(-2,2)它到直线x=a的距离为a+2,所以 所以 .
三.解答题:
9.解:不等式 表示直线 下方的区域;不等式 表示直线 上方的区域。取两区域重叠的部分就是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区域。图中的阴影部分就是(不包括直线)。
10.解:不等式组 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6所示
阴影部分,
以连续掷两次骰子得到的点数为坐标的点P落在图中
阴影部分的是(1,1),(1,2),(1,3),
(1,4),(2,1),(2,2),(2,3),
(3,1),(3,2),(4,1)共10个,
而连续掷两次骰子得到的点数为坐标的点P共36个,
所以点P落在不等式组 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概率为 .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如何学高一数学课外
初二上册数学习题:实数选择题
初二上册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练习题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辅导复习目录:第十二章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数学学习应注意的六个方面一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高一新生谈数学学习
初二数学月考试卷
八年级数学的六个学习技巧让你玩转数学
初二数学竞赛试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试题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练习题
初二上册数学:勾股定理选择题
四年级数学第八册期中考试试卷(六)
高一数学学习:集合大小定义的基本要求五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新生如何做好数学笔记
初二数学学习方法:解题法之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如何学高一数学--听课篇
高一下册第三单元综合说明:学习科技类文章
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辅导复习目录:第十八章
初二数学上册:勾股定理练习题
八年级数学:解题法之待定系数法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
八年级数学:解题法之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高一数学学习:如何巧用时间打基础一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高一数学怎么学二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辅导复习目录:第十三章
北师大版初二下册数学期末试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试题3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试题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