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6
收藏
内容:1.2 轴对称的性质(二)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会画已知点关于已知直线 的对称点,会画已知线段的对称线段,会画已知三角形的对称三角形。
2、 经历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的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作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怎样确定已知图形的关键点并根据这些点作出对称图形。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完成课本第10页的操作,即图16,并将你完成的操作带到课堂上来。
2、思考:
下列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请把它们找出来,画出它们所有的对称轴。
3、请你在下图的方格内,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
二.自学、合作探究
(一)自学、相信自己(书本)
实践、操作:
1、思考:如图1-9, 3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位置上。请你再找一个格点 ,使图中的4点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
2、如果直线 外有一点 ,那么怎样画出点 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 ?
问题一:画点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 的方法,并说明道理。
问题二:怎样画已知线段的对称线段?怎样画已知三角形的对称三角形?说说你的想法和依据。
(二)思索、交流(书本例题练习难)
3、分别画出图1-10(1)、(2)、(3)中线段 关于直线 对称的线段 。
4、 分别在图图1-10(1)、(2)、(3)的直线 上取一点 ,并画 关于直线 对称的 .
(三)应用、探究(难度大综合纵横思考)
例题讲解
例题1、如图所示,要在街道旁修建一个牛奶站,向居民区A、B提供牛奶,牛奶站应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A、B到它的距离之和最短?
例题1
例题2
三.学习体会(空)
四.自我测试(书本练习)
1.练习1 下列数字图象都是由镜中看到的,请分别写出它们所对应的实际数字,并说明数字图象与镜面的位置关系。
1、如图1,线段AB与AB关于直线l对称,
⑴连接AA交直线l于点O,再连接OB、OB。
⑵把纸沿直线l对折,重合的线段有: 。
⑶因为△OAB和△OAB关于直线l , 所以△OAB -△OAB,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 ,ABO= , AOB= 。
图 1 图 2 图3
2、如图2,三角形Ⅰ的两个顶点分别在直线l1和l2,且l1l2,
⑴画三角形Ⅱ与三角形Ⅰ关于l1对称;
⑵画三角形Ⅲ与三角形Ⅱ关于l2对称;
⑶画三角形Ⅳ与三角形Ⅲ关于l1对称;
⑷所画的三角形Ⅳ与三角形Ⅰ成轴对称吗?
3、如图3,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弹子球台面,有黑白两球分别位于E、F两点位置上,试问怎样撞击黑球E,才能使黑球先碰撞台边AB反弹后再击中白球F?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括号》教后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之税率》教案
初三数学下学年期末考试知识点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大公因数》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第三课时教案
2016四年级期末考试四则运算知识点
苏教版五下数学《简易方程之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运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除法例4》教后反思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公顷的认识》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后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之折扣》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第二课时教案
公开课《一周的认识》教学案例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后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大公因数》教后反思二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后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简易方程之方程的意义》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教后反思
2016年四年级数学期末抽样检测试题(苏教版)
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负数》第一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1》教案
苏教版五下数学《简易方程之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大公因数》教后反思
2016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点正方体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之学会购物》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