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2013小学一年级数学...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2013小...

201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2013-07-23 收藏

 

【小编寄语】查字典数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201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分类》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38页、39页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学会物体进行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学具袋、铅笔(每人至少3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们家买回了鸡蛋、肉通常放在哪里?买回了衣服、裤子放在哪里?买回了皮鞋、球鞋又放在哪里?

2、同学们每天晚上睡觉前为第二天的上学作一些什么准备工作?

3、丹尼斯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举例买东西)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

观察:图上是什么?仔细看看,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把你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给你的同学说一说,同学之间互相说,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师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东西放到了一起。

老师总结:象这样把一样东西放到了一起就叫分类。

2、你们会分类吗?每个小组把学具袋里的东西倒出来,把这些分类。

① 小组里分。

② 小组里说说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

③ 汇报交流。

问:他们分的方法一样吗? 说明他们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类,师总结学生分类的方法。

3、学习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① 小组里4个同学把自己所有的铅笔都拿出来,放在一起。

② 互相说说这些铅笔可以怎样分类。

③ 把这些铅笔分类。

④ 老师组织汇报交流。

(按颜色、长短、形状、是否戴橡皮、是否削等分 )

4、你们也愿意整理一下自己的书包吗?(板书:整理书包)

① 学生把书包里的书和本子全部拿上来放在课桌上、分类整理

② 想一想你打算怎么整理?

③ 学生分类整理,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整理。生分好后把自己是怎么做的和同桌说一说

④ 生汇报自己的做法,展示自己分类整理的结果。分成了几类?每一类有些什么?为什么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生充分说 。

师:分类整理了以后不但觉得整齐些,好看些,更重要的是方便我们的查找。生收回书包,师巡视。

三、巩固

游戏:

① 十名同学上台,台下同学提议,怎样把台上同学分成两类?一生指挥台上同学分开(如按性别分,高矮分等)

② 教师给其中8名同学戴上帽子,(帽子有三种颜色,二种形状)台下同学再提议,怎样把台上同学分成两类?一生指挥台上同学分开。

③ 把8名戴帽子同学按帽子的特点再分类,你打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一生指挥台上同学分开。

四、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整理书包继续学习了分类,生活中有时候一些东西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分类整理了以后不仅显得整齐好看些,也还可以给自己提供很多方便,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分类的现象呢?(生充分说。)

五、家庭作业:

1、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样分类的?

2、回家后分类整理自己的书桌。

六、教学反思:

《分类》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按自己确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的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在教学<<分类>>时,我从孩子们最熟悉的丹尼斯引入,激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让他们自由发言,学生都看出物品摆放的很漂亮、整齐。 由此引入新课,我觉得要体现出分类的多样性,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是最好的办法。因此,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的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以便能使更多的学生发现分类原来是可以这样的。

在学生领悟了分类的含义后,我从学生已有的文具出发,给学生提供一个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小朋友分铅笔的实践活动。在这样一个人人参与的活动中,我放手让学生大胆去尝试、去探索,我相信,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共同完成分类任务,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刚开始,几双小手在一起摆弄似乎有些混乱,但不一会大家就能够慢慢协调起来,有序地将所有铅笔分类摆好。有的是按颜色分的,有的是按长短分的,有的是按是否削过分的,还有一个同学是按是否有棱分的等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的操作能力,合作交流意识及彼此协作精神融入在活动中并充分体现出来。与此同时,我也发现,学生对分的兴趣大于对交流的兴趣。要知道交流是互动的,是要师生间,生生间建立起一个交流网络。课堂上,学生们大多很乐意说出自己的分法,发言都很积极,小手甚至都举到了头顶上,有的还站到凳子上,但是当需要他听别人发言时,却都不能认真的倾听,自顾自的玩起了手中的东西,交流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针对这种情况,我想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这种回答问题式的交流转变为介绍式的交流,介绍的对象就是全班的同学,另外,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多给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