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4
收藏
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
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2 =8×9
(二)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四)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3∶8=15∶40
二、新授教学
(一)揭示解比例的意义.
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 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讨论:如果已知任何三项,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说明理由.
2.学生交流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通过解已学过的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3.教师明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二)教学例2.
例2.解比例 3∶8=15∶
1.讨论:如何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
2.组织学生交流并明确.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3 =8×15.
(2)改写时,含有未知项的积一般要写在等号的左边,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简易方程的方法求解.
(3)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解:3=8×15
=40
(三)教学例3
例3.解比例
1.组织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汇报
3.练习:解下面的比例.
= ∶ = ∶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四、巩固练习
(一)解下面的比例.
1. 2. 3.
(二)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5和8的比等于40与 的比.
2. 和 的比等于 和 的比.
3.等号左端的比是1.5∶ ,等号右端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3.6和4.8.
五、布置作业
(一)解比例.
= = ∶ =3∶12
(二)商店有一种衣服,售价是24元,比原来定价便宜25%.现在售价比原来定价便宜多少元?
(三)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它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多少厘米?(列方程解答)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该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教研论文 小学数学作业有效纠错的实践研究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导数的概念及其运算
人教B版高一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指数与指数函数知识点
2017小升初数学模拟综合检测试卷
七年级数学《展开与折叠》知识点整合
2017年中考数学第一轮模拟练习题(有答案)
大学数学建模方法教学策略在中学的有效应用
2016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考查卷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人教A版高一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指数函数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测试题(人教版)
2017小升初数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
人教版初一数学《图形的变化》学习重点
人教B版高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人教B版高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知识点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试题: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论用动态生成观指导数学教学
2017中考数学备考指导:考点及题型整理
快乐学数学:生活中有趣的数学小故事
2016年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能力训练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倍的认识》练习题(上学期)
2017年中考数学选择题的答题策略
人教B版高一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对数与对数函数
小学数学老师培训心得 上海学习有感——做“有趣”的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如何试商的一点心得
人教A版高一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专练:导数在函数研究中的应用
小学二年级上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练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