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4
收藏
教学目标
(一)正确使用中括号,进一步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和文字题的能力。
(二)通过观察比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难点:正确使用中括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复习小括号及中括号的作用。
2.2+7.8-0.9×0.5。
(1)说出上题的运算顺序。
(2)如果想先算7.8-0.9怎么办?(加括号,算式成为:2.2+(7.8-0.9)×0.5。)
(3)如果想先算2.2+(7.8-0.9)又该怎么办?(加中括号,算式成为:[2.2+(7.8-0.9)]×0.5。)
(4)小结:①小括号、中括号有什么作用?(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是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②中括号与小括号在使用上有什么区别?(在使用了小括号以后,还需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就要在小括号的外面使用第二重括号:中括号。)
2.口述算式并说出结果。
(1)3.7与6.5的和;
(2)5与3.291的差;
(3)100与0.075的积;
(4)25除以5;(5)25除5;
(6)30个0.5的和;
(7)21除以42的商的一半;
(8)2.5乘以4的积除以10;
(9)10.2的5倍减去7的差;
(10)7.8与2.2的和除以5。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5:2.4与0.48的差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列综合算式。)(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
①这题最后求什么?(求商。)
被除数是什么?除数是什么?
②根据题意“缩句”。
积去除12,求商。
③写出关系式:
(3)学生列式并计算。
12÷[(2.4-0.48)×5]
=12÷[1.92×5]
=12÷9.6
=1.25。
提问:①算式中为什么要加中括号?(根据题意, 12是被除数,除数是(2.4-0.48)×5所得的积。由于需要先算出除数,而这部分算式中已有小括号,所以还要在小括号的外边加上中括号。)②不加中括号行不行?(不加中括号不行,因为如果不加中括号,就不能先算出积了。而要先算出12÷(2.4-0.48)的商,这样不符合题意。)
(4)练习:列出综合算式。
①5.1减去1.8加上0.2的和与0.5的积,差是多少?
②最大的一位纯小数与最小的一位纯小数的和,除它们的差,商是多少?
③7.5加上5的和乘以8,所得的积去除5,商是多少?
④12.4乘以0.8的积,减去9除1.44的商,结果是多少?
订正:
①5.1-(1.8+0.2)×0.5;
②(0.9-0.1)÷(0.9+0.1);
③5÷[(7.5+5)×8];
④讨论哪个算式正确?
(12.4×0.8)-(1.44÷9)(×)
12.4×0.8-1.44÷9(√)
思考:
为什么第②小题要用两个小括号,而第④小题不能用小括号?(因为第②题如果不用两个小括号,就不能先算差与和,只能先算商,这样不符合题意。而第④题不用括号,也先算积与商,这时就不必使用小括号。)
(5)小结:
解答文字题时,必须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列出综合算式,需要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时,必须使用小括号或中括号。
2.学习例6:
一个工程队铺一段公路,每天上午工作4.5时,下午工作3.5时。如果按每时铺路48.5米计算,这个工程队一天共铺路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1)学生分步解答后讲解。
解法1:
①上午铺路多少米?48.5×4.5=218.25(米)
②下午铺路多少米?48.5×3.5=169.75(米)
③一天共铺路多少米?218.25+169.75=388(米)
解法2:
①一天共工作几时?4.5+3.5=8(时)
②一天共铺路多少米?48.5×8=388(米)
答:这个工程队一天共铺路388米。
(2)用综合算式解答。
解法1:
48.5×4.5+48.5×3.5
=218.25+169.75
=388(米)
解法2:
48.5×(4.5+3.5)
=48.5×8
=388(米)
(3)比较两种解法的综合算式有什么联系?
讨论得出: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以这两个数。符合乘法分配律。
(4)小结:
第二种解法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因为需要先算和,如果不加括号,只能先算积,而后算和,所以必须要加小括号。)
说明:在解答应用题时,需要改变运算顺序时,也应添上括号。然后按照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
(三)巩固反馈
1.P43:2。
(1)先分步计算。
(2)用文字叙述出题目的意思:
①78除以4.01加上2.72减去1.53的差所得的和,商是多少?
②4.01加上2.72减去1.53的差,所得的和去除78,商是多少?
(3)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
2.P42“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后订正。
(1)[20-(5.35+2.15)]×0.4;
(2)0.90×3+0.60×3和(0.90+0.60)×3。
思考:
例6及“做一做”第2题为什么都能用两种方法解答?(例6的每份数相同,做一做第2题的数量相同,所以都能用两种方法解答。)
说明:如果相乘的两个因数中,有一个因数相同,就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
3.选择正确算式填入( )内。
(1)小明买了5本练习本4.50元,5本田格本2.50元,每本练习本比每本田格本多多少元?
①4.50÷5-2.50÷5
②(4.50-2.50)÷5
正确的算式是( )。
(2)第一小队7个人,共摘苹果31.5千克,第二小队5个人,共摘苹果31.5千克,第一小队平均每人比第二小队平均每人少摘多少千克?
①31.5÷5-31.5÷7
②31.5÷(7-5)
③(31.5+31.5)÷(7-5)
④31.5÷7-31.5÷5
正确算式是( )。
4.课后作业:P43:3,4,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正确地使用括号。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使用括号,复习中通过改变运算顺序的练习,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括号的作用。
较复杂的文字题是由简单的文字题组合而成的,因此首先复习了加、减、乘、除的意义,以及它们不同的叙述方式,为解答较复杂的文字题做好铺垫。
例5的教学采用“缩句”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题意,先明确求商,再分析,找出被除数和除数,并要求学生写出分析过程,明确解题思路。在学生列式解答后,重点提问“为什么要加中括号”。通过讨论,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中括号的使用方法。
例6则先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的联系,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看到括号和运算顺序的关系。并通过对例6和“做一做”2的分析,得出如果两个因数中有一个因数相同,则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的规律。
练习中的选择题将乘法分配律扩展到除法,并明确只有除数相同时,才能用两种方法解答。
板书设计(略)
新北师大版一下跳伞表演1课件
2013年开会啦课件
2015小学一年级数学有几瓶牛奶课件
初一数学上册2016年寒假作业及答案
2013年一下象形统计图课件
苏教版一下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课件
做个减法表课件
一下快乐的家园课件
20以内退位减法复习课件
2013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课件
2015一上左右课件
2013一下买铅笔课件
2013一年级数学下册数一数课件
2013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平面图形课件
数豆子课件
2015小学一年级数学七巧板课件
2013年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课件
一年级下册数图形课件
小小养殖场课件
2013年一下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解决问题1课件
跳伞表演课件
2013年快乐的小鸭课件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课件
平面图形的拼组课件
2013新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数数 数的组成课件
2016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谁的红果多课件
2013年一下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解决问题2课件
2015小学一年级数学有几只小鸟课件
2013年一下十几减9巩固练习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