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20112012学年期末考试已经结束,小编整理了部分有关小学各年级各学科试卷分析的资料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数学网小学频道。
一、 基本情况分析:
全年级分4班,在籍人数173人,实考人数172人。考试情况如下表
班级 一班 二班 三班 四班 总数
人数 44 44 42 42 172
总分 3947 4236 3728 3859 15797
平均分 90.3 96.3 88.8 91.9 91.8
优秀率 70.5% 93.2% 57.1% 76.2% 74.4%
及格率 97.7% 100% 97.6% 97.6% 98.3%
从表中可见,二班平均分明显高,三班较低,平均分差距较大。优秀率三班偏低。全校三人不及格,其中一班的戈学英和三班的赵夏龙分别只有8分和2分、四班的王露琴33分。
二、进步的方面
从试卷分析,计算正确率相对较高,操作题的正确率比较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扎实,但学生解决基本问题的灵活性较差。
三、薄弱环节
从学生做题情况来看,对于存在一定难度的问题,反映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语言文字不理解,这与平时训练不到位有一定的关系。例如:第二大类填空,第8小题小红和小明玩数字卡片游戏。任选两张数字相加,想一想,算出的得数最大是几,最小是几。有一部分学生想不到要把两个数相加,只是从卡片中选出最大数和最小数。学生理解题意浮于表面,不做深思。还有第三大题第(2)小题,选择一个圆涂上红色,使得红色圆左边有4个圆,右边有5个圆学生错误原因主要有两点:极个别学生仍然左右不分,个别学生涂色不小心,涂错后不知如何修改,导致卷面花花绿绿比较脏。
第四大题解决问题第三小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15棵,梨树有10棵,桃树有几棵?学生数量关系还不清楚,已知总数求部分数要用减法,学生用了加法。第四小题中学生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平时教学中教师只让学生口头提问,没有练习书写下来。所以句子写得要么不合题意,要么写了半句话。这道题学生扣分比较多。
四、改进措施
1.加强思维训练。在教学中,要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出现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型,如图文题、表格题及综合运用的题型。这些题大多都是把解题条件放在图、表或文字之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或阅读,来解决。
2、加强弱势群体的辅导工作。从本次试卷成绩看,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成绩非常不理想。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这些弱势群体的辅导工作,对这部分学生要有所偏爱,及时给予补缺补漏,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小学生好胜心强,求快心切,往往见题就做,顾前不顾后,所以我们要从小抓好习惯。
人教版三上《万以内数的减法》WORD版教案3
人教版二上《退位减法》WORD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上《搭配中的学问》WORD版教案
常熟市颜港中心小学二上《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评优课)教案
人教版三上《除法竖式的认识》导学案
城关区藏热小学三上《时间的计算》WORD版教案
人教版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WORD版教案1
人教版二上《角在生活中的应用》WORD版教案
人教版三上《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WORD版教案
人教版三上《万以内数的减法》WORD版教案2
人教版三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WORD版教案1
大迟庄学校人教版二上《统计》WORD版教案
人教版二上《看一看摆一摆》WORD版教案1
人教版三上《认识分米和毫米》WORD版教案1
人教版二上《我长高了》说课稿
人教版二上《倍的认识》WORD版教案1
人教版二上《美丽的轴对称图形》WORD版教案1
人教版三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璧山实小二上《倍的认识》(复习)WORD版教案
人教版三上《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WORD版教案
人教版二上《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实录
人教版三上《比较分数的大小》WORD版教案2
人教版二上《加减法估算》WORD版教案4
人教版二上《简单推理》WORD版教案
人教版二上《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WORD版详案
佛山市禅城区元甲学校三上《周长的认识》WORD版教案
人教版三上《时、分、秒的认识》WORD版教案
南京市百家湖小学三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案例
人教版三上《吨的认识》WORD版教案1
人教版二上《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WORD版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