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
开学了,校园里开了很多的花,一群小朋友为了能使这些花开的更鲜艳,拿着水壶前来浇花。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来了哪些小朋友?(出示挂图)
二、 知识探索
1、 看图,先让学生表述题意:3个同学在浇水,又走来2人,一共有5人。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上。
2、 告诉学生,把3人和2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
3、 教学加号、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4、 教学例2,让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体验计算方法,例题是两幅内容连续的图,要让学生明白图意,体会1位小朋友和2位小朋友走到一起是3位小朋友,要用1+2计算。
三、 知识巩固
想想做做要让学生自己看图,讨论、交流,或者通过学具操作,学习其余的一些加法算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对于实际问题,要重视让学生说一说图意,相互交流,并列出算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1、 第1题可以指导学生说说图意,列出算式,并在小组里交流。
2、 第2题可以让学生相互合作,摆一摆小棒并算出得数。摆小棒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3、 第4题是小兔子采蘑菇的情境是连续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说一说再写算式,可以加深理解加法的含义,感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4、 第5题是开放题。要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不同的算式。只要符合图意,都要鼓励,使学生体会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多列一些算式,培养他们仔细观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说算式求的是什么。如2个小朋友甩绳,3个小朋友跳神;2只鸟在树上,又飞来1只鸟;路左边有2朵花,右边有2朵花等。
四、 课堂总结
五、 能力检测
练习与测试
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 创设情境
昨天我们看到了一些小朋友在校园里浇花,今天他们又来了。你们看(出示挂图)
二、 知识探索
1、 看挂图,弄清图意。从连续的两幅图中了解原来有5个同学浇花,走掉2人后,还剩下3人。
2、 教学减法的一些知识。对5 2 =3的含义,要学生从具体情境里体会、感受。5 2 的计算,让学生自己说说算法,可以联系具体问题想,也可以用分与合的方法去想。
3、 试一试。多数学生会列出算式3 2 =1,也有可能一些学生会列出算式3 1 =2。只要解释符合图意,就应该肯定。
三、 知识应用
1、 第1题、第2题要先说一说或摆一摆,再填写算式,并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2、 第4题先要说一说图意,弄清条件和问题,再写出算式并计算,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
3、 第5题要让同学之间合作练习。还要根据班级实际,创设一些学生喜欢的练习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巩固25的加减法。
四、 知识总结
五、 能力检测:练习与检测
角的度量学案1
弧度制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教案
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学案1
公式法学案2
概率学案1
江苏省泰州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
平方根、立方根教案1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课件1
公式法学案1
等比数列求和课件
二次函数学案2
概率学案2
诱导公式教案3
等比数列课件2
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案3
平方根、立方根教案2
福建省大田县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综合测试
角的概念的推广教案
角的比较教案
整式学案
角学案
垂直于弦的直径学案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时训练题12
等比数列课件1
平方根、立方根教案3
江西省上饶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对顶角教案
积的乘方教案1
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案2
江苏省泰州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