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教学内容:教科书27页例1、例2,28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生: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20以内退位减法的练习。(20题,学生独立在练习纸上完成,电脑计时2 分钟。)
二、情景引入。
小朋友们,老师今天要领你们去图形王国参观学习,你们想去吗?
三、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1、引旧入新,初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出示图形王国的向导,引出所学过的图形,学生认一认。
(2)先后出示长短不同的5条线段,让学生选其中的4条分别拼成一个长方形并说说选择它们的理由。
在学生说出理由的同时讲解“对边”的含义。
2、动手操作,具体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设难:你如何证明长方形的对边一样长呢?
先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方法,之后再让学生看书第27面例1中的对折方法,引导学生对折证明。
(2)老师小结并板书: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3)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折叠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4)老师小结并板书: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3、动手拼图,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1)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一拼,你能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先动手拼,再分别展示学生的作品。
(2)教师提出要求:用四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你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呢。
先让学生动手拼,再分别展示学生的图形。
(3)用四个三角形可能拼出什么图形?
把拼法不同的图案展示出来,并加以表扬肯定。
4、课中操:《小手拍拍》
5、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
(1)正方形转换成三角形。
(2)长方形转换成正方形。
(3)圆形转换成正方形。
四、应用知识,体验成功。
1、说出图中是用哪些图形拼出来的。
2、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问:它们能否拼成一个正方形呢?为什么?
3、生活中的拼图。
出示几组生活中的图案,让学生感受图形拼组的实用、美观,激发学习兴趣。
五、质疑问难
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六、小结本课内容。
1、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 谈一谈你的收获。
3.2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课件(共12张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2.3平行线的性质课件(共11张PPT)
3.3.1曲线型图象课件(共12张PPT)
北师大版七上2.3绝对值课件2
2.1.2垂线课件(共15张PPT)
6.3《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第4课时)ppt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5.1轴对称现象课件(共15张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1.5平方差公式课件(共13张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1.6完全平方公式课件(共11张PPT)
有理数的减法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6.3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课件(2份)
4.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课件(2份)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北师大七上
5.3.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件(共17张PPT)
6.3《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第3课时)ppt课件
4.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课件(共12张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1.4整式的乘法课件(共3份)
5.3.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课件(共14张PPT)
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课件(共18张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2.4用尺规作角课件(共14张PPT)
第一章整式的乘除小结与复习课件(共30张PPT)
去括号北师大
课件北师大版七上§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2.1利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课件(共17张PPT)
我变胖了北师大
计数器的使用北师大版
北师大七上2.8有理数的乘法公开课
2.1.1对顶角、余角和补角课件(共20张PPT)
1.3《同底数幂的除法》课件(共29张PPT)
1.1《同底数幂的乘法》课件(共25张PPT)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