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2)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测量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测量实物。
教学难点:
掌握测量的方法。
教法学法:
尝试指导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测量工具,长方形的纸,能输入数据的统计表,学生分为3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选择测量工具
(1)认识各种尺。讲述:请把你带来的尺拿出来,在小组内看一看。
指名学生介绍学生尺、米尺和卷尺。问:你用学生尺、米尺和卷尺测量过长度吗?量的什么?
(2)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介绍 “拃”、“步”和“庹”的长度。
二、进行实地测量
(1)量长方形的纸。
讲述: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用学生尺分别量出四条边的长。
学生各自测量、填写。
把这张纸对折一下,再量一下折痕的长,你发现了什么。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
学生交流得出结论:由于这张纸的边长或折痕长都比较短,所以用学生尺来量就可以了。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反而更麻烦。21世纪教育网21教育网
小组活动:自己选择物体进行估测,把结果填写到教科书第89页的表格里。
三、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参加了哪些活动,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21世纪教育网
板书设计
量一量 比一比
肩膀大约宽30厘米 一条鳄鱼身长6米
20个人并排站着和鳄鱼差不多长。
小朋友一庹有一米多一点
5名小朋友手拉手和鳄鱼差不多长。
课后反思:
量一量、比一比这一课旨在通过学生对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的测量,加深对米、厘米的认识,通过实际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想大致知道物体的长度的需求,激发学生认识天然尺子的欲望。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高二数学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
高二数学上册课时配套备课课件17
高二数学上册课时配套备课课件1
高二数学总体分布的估计2
高二数学复数的概念与运算题型分析1
高二数学总体分布的估计1
高二数学函数的单调性1
高二数学数论与或然数学的发展
高二数学函数极值2
高二数学合情推理1
高二数学总体估计
高二数学直线与平面及两平面的相对位置
高二数学上册课时配套备课课件18
高二数学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2
高二数学复数的概念与运算题型分析2
高二数学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3
高二数学函数极值1
高二数学上册课时配套备课课件6
高二数学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2
高二数学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高二数学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
高二数学上册课时配套备课课件13
高二数学函数的单调性2
高二数学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1
高二数学函数的单调性3
高二数学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高二数学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高二数学上册课时配套备课课件16
高二数学上册课时配套备课课件10
高二数学函数的极值与导数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