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0
收藏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效率。下文是查字典数学网整理的七年级上学期数学代数式的值教学计划表,仅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求代数式的值;
2.能利用求代数式的值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求代数式的值,体会代数式实际上是由计算程序反映的一种数量间的关系;
2.将不同的数代入同一代数式,求出相应的值,能够从所得代数式的值来判断代数式所反映的规律,体会抽象的代数式与实际数量关系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代数式求值,感受数学中的程序化和抽象性,感受抽象的字母和具体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进一步增强符号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代数式的意义,会求代数式的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或投影仪,胶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用游戏导入,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为下面新知的教学作铺垫.接着用直观教具,师生相互合作学习新知,并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巩固训练,形成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人人参与动手、合作,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一起探究
前面我们学习了列代数式,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怎样求代数式的值.
首先咱们来做一个游戏.请四个同学到黑板来做一个传数游戏,第一个同学任意报一个数给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把这个数加1传给第三个同学,第三个同学把听到的数平方后传给第四个同学,第四个同学把听到的数减去1报出答案.若第一个同学报给第二同学的数是5,而第四个同学报出的答案是35,你说结果对吗?概括:我们只需按照上图和程序做下去,不难发现第四个同学报出的答案是正确的.实际上这是在用具体的数5来代替最后一个式子这的字母x,然后算出结果.
其他同学四人一组试一试,并指出几个小组报出答案的正确性.
通过游戏练习,由学生归纳定义,再由老师纠正.一般地,用数量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中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二、做一做
例:根据下面a,b的值,求代数式的值:
(1)a=2,b=-6; (2)a=-10,b=4
解:(1)当a=2,b=-6时,(2)当a=-10,b= 4时,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155页练习第1、2题
(可以让学生现在练习本上做,在请学生回答,若有错误请其他同学及时纠正.)
四、课堂小结
1.理解代数式的值的意义.
2.在代数式求值时,要注意:(1)原来省略的乘号要添上;(2)代入的是分数、负数或作乘方运算时,必须加上括号.
五、作业
课本第155 1(2),2,3,4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七年级上学期数学代数式的值教学计划表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试卷1.5中位线练习题
初三数学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练习题
初三数学上学期第六章频率与概率答案
2008-2009年度资阳市初三上册期中联考试题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1.3平行四边形的判断练习题(2)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5.1圆练习题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3.1二次根式(第4课时)练习题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试卷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测试题
初三数学上学期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练习题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3.1二次根式(第1课时)练习题
初三数学上学期第四章视图与投影答案
2009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4.3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练习题
初三数学上册试卷-内接矩形求证
初三数学上学期第一章代数初步知识试题
初三数学上学期圆心角与圆周角练习题
初三数学上学期第一章证明(二)试题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3.1二次根式(第3课时)练习题
初三数学上学期圆的基本性质习题课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练习题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1.3(矩形的性质练习题(3)
初三数学上学期第五章反比例函数试题
2008年九年级数学上期末测试试卷(2)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第3章 二次根式单元测试题
2008—2009初三上册第一次考试题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第4章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测试题
初三数学上学期第四章视图与投影试题
中英文中学月考数学试卷
初三数学上学期相似三角形综合试题(一)
2009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