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09
收藏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 亿以内数的认识
第1课时 亿以内数的认识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在认识亿以内数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正确理解并掌握数位顺序表,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教学时要突出以下两点:
1.注重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知识的迁移。
由万以内的数引出比万大的数,由已知的计数单位引出新的计数单位,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其在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教学时,引导学生将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学习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不断构建和完善数位顺序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
2.注重动手操作,在活动中探究新知。
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计数器拨数和数数,探究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加深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法。让学生独立尝试整理数位顺序表,这样不仅加深理解计数单位的名称、大小,还能有效地掌握每一级中的数位顺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计数器 数位顺序表图片
学生准备 计数器或印有计数器的卡片 学具
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备教学目标”“备重点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带领大家去我国的几个省市参观一下!请看大屏幕,你们能从图中看出这是我国的哪些地方吗?
(课件出示北京、西藏、四川、河南、新疆、黑龙江等地情境图)
师: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请看!
(出示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
师:这些数你们认识吗?
生1:这些数好大呀!
生2:数字好多呀!
师:(出示教材3页例1情境图)请同学来读一读北京市的人口数:19612368人。
生1:一千九百六十一二千三百六十八。
生2:一九六一二千三百六十八。
生3:一千九百六十一万二千三百六十八。
师:这些数真的好大呀,好难读啊!究竟谁读得对呢?就让我们走进大数的世界,感受大数的奥妙吧!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去我国的几个省市参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大数的存在。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读亿以内的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温故知新。
(1)回顾学过的计数单位。
师:要想准确地认识这样的数,需要请我们的老朋友——计数器来帮忙!(出示标有个、十、百、千四个计数单位的计数器)
(每组学生手里都有一个同样的计数器,如果没有,可以用印有同样计数器的卡片代替)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 3.3升幂排列和降幂排列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 去括号与添括号 (1)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角的特殊关系3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角的比较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角的特殊关系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 3.4 去括号(第3课时)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4.5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第一节)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2.13有理数混合运算(第一课时)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3.4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同类项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3.2代数式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4.6.1角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7 《垂线》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平面图形》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4.1-4.6图形的初步认识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 3.3多项式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3.3.1单项式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4.4 平面图形4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4.5.1点和线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 去括号与添括号 (2)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3.4整式的加减(第5课时)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3.4整式的加减(第4课时)添括号法则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4.5.线段的长短比较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可以作几条直线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科学记数法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 4.6 角的概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 3.4 合并同类项(第2课时)3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3.1用字母表示数(第一课时)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1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4.2画立体图形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