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8
收藏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概括三角形的特征,认识各部分名称以及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活动、概括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的高。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题图。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你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
2.生活中的三角形。
教师:生活中哪儿有三角形?(随着学生说出示)
3.引入。
教师:真会观察,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会用到三角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找三角形,列举生活中的三角形,唤起旧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三角形的表象,同时体会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三角形的含义。
(1)教师:我们在生活中找到了三角形,现在请你画一个三角形。
(2)订正: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出的三角形?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先画一条线段,从这条线段的一个端点出发,再画一条线段,把两条线段的端点连接起来)
预设:学生会画出不同的三角形。在说画法的过程中体会“围成”。
(3)课件出示:
教师:大家看,这两个是三角形吗?为什么?(有两条线段的端点没有连上)
课件演示:画三角形的过程。
教师:大家说得非常好,三角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必须相连,这样相连的三条线段就是“围成”。
(4)教师总结: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设计意图】在画三角形、说画法、辨析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围成”的含义,概括三角形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
2004年高考数学归类(概率-排列组合篇)
2012届高三数学复习学案:8.2.导数的运算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数学广角试卷
高考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200条
2004年高考数学归类(复数)
高考数学必胜秘诀在哪?十三.导数
2004年高考数学归类(导数基础)
2004年高考数学归类(极限)
高三数学教案-不等式的解法及不等式的应用
六年级数学期末水平测试卷
2005年高考数学科核心知识点解读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课后习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高三数学恒成立问题的一般解法
高三数学教案-导数及其应用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考试试卷WORD
高三数学教案-高三数学导数的概念
人教版六年级期中测试1
高三数学教案-导数的概念与运算
高考数学创新思维题型速递
高三数学教案-导数的综合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质量检测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作业题
2004年高考数学归类(导数综合)
高考数学命题设计与考核能力要求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考试试卷WORD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卷(九)
2004年高考数学归类(立体几何大题)
高三条件概率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