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6
收藏
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咀嚼语言,吸取精华,受到审美熏染,得到情感的升华。为了帮助大家,小编特此搜集了中考数学复习答题技巧。
注重基础、吃透教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是考试的重要要求,再难的题目也无非是基础知识的综合或变式。现在沈阳的中考数学试题的难、中、易比例为7:2:1,这意味着基础题在150分中约占105分,试题中20%的中等题和10%的拔高题也大多是比教材上的题目灵活一些而已,都是对教材的相关内容的变形或组合,是从基本要求出发加以拓宽。数学书中的基本概念、公理、定理、推论尤为重要,它是解题的依据,同学们一定要记准、记牢。要明晰哪些定理有逆定理,哪些没有,哪些是可以直接运用的定理,哪些是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自己总结出来的正确的结论,而应用这些结论解客观题非常的简单,但却不能直接运用于主观题,必须经过证明才行。如: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它的逆命题: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度虽然是真命题但却不是定理,不能直接用于主观题。
注意细节,减少失误,突破三关。
审题关:审题要慢。数学题中有许多细节问题,是同学们极易失分的地方,在一些条件中经常设置“陷阱”,稍不注意就会掉进去。例如:在考查统计知识的题目中经常有补全图形的问题,需要注意题目要求补全的是什么统计图,是条形统计图,还是其他的统计图,题中给出的数据是否完整。类似这样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审题要仔细、找出题中的关键词,耐心地把题读完再解题。
计算关:计算要准。计算往往是许多同学失分最多的地方,特别是在数学卷的最后一题里设置三个或四个问,而第一个小问题通常是一个非常基础的问题。如:给出抛物线上的三个点的坐标,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如果在计算上出现失误,可能会导致全盘皆输,丢掉的是十几分。这就不仅需要同学们的计算要认真,更要想办法避免这样的失误。
书写关:书写要规范。越是简单的试题越要注意书写的规范,不能“跳步”,特别是一些细节的问题,如:判断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时要交代垂直、半径之后才能得到切线。这就需要同学们准确的把握定理的几何表达。
利用好错题。现阶段应该把自己以前做过的典型错题再重新做一遍,要反思其错因:哪些是知识上掌握得不到位,哪些是解题方法不当,哪些是计算上的失误等。现阶段各校都在做二轮复习,可以把易错题、相近题、多解题进行归纳、整理,在对比中强化记忆,减少因思维定式造成的失误。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中考数学复习答题技巧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案设计
平均数2教学设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复习巩固
认识厘米 人教版数学
解决问题 实践环节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教案设计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58及练习十四(第1—6题)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材分析
1-5的认识及书写 名师推荐教案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
实践活动:制作年历
公顷、平方千米 教案设计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
第九单元 统计 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 (一)99页练习二十三第1题和第3、4题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1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2
设计校园 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2 109-111及练习二十四第3、4、5题。
第六单元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一课时)
人教版小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教案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笔算乘法(不进位)
认识路线 教案
数 学 广 角108一109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二课时)
小数的认识 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