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8
收藏
有了计划,才不致于使自己思想迷茫。下文为您准备了初一数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选择!
教材分析:为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减少运算的繁琐,增加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混合计算的步骤锐减,增加学生喜闻乐见的“二十四”点游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并能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计算。
2.经历“二十四”点游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培养探索思维方式。
教学流程:运算法则→混合运算→探索思维。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一、生活应用引入:
从学生喜爱的“开心辞典”中王小丫做节目的图片入手引学生进入学习兴趣
[师]我们已学过哪种运算?
[生] 乘方、乘、除、加、减五种;复习各种运算的法则;
例 计算:
① ② (教师板书)
③ ④ (学生计算)
二、混合运算举例。
1. (生口答)下列计算错在哪里?应如何改正?
(1)74-22÷70=70÷70=1
(2)(-112 )2-23=114 -6 = -434
(3)23-6÷3×13 =6-6÷1=0
2.计算:(学生上台做,教师讲评)
(1)(-6)2×(23 - 12 )-23; (2)56 ÷23 - 13 ×(-6)2+32
解:(1)(-6)2×(23 -12 )-23=36×16 -8=6-8=-2。
(2)56 ÷23-13 ×(-6)2+32
=56 ×32 -13 ×36+9。
=54 -12+9=-74
三、合作学习1
请看实例:
如图:一圆形花坛的半径为3m,中间雕塑的底面是边长为1.2m的正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该花坛的关际种花面积吗?这个算式有哪几种运算?应怎样计算?这个花坛的实际种化面积是多少?
[生]列出算式3.14×32-1.22
包括:乘方、乘、减三种运算
[师]原式=3.14×9-1.44
=28.26-1.44=26.82(m2)
[师]请同学们说说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法则
(生相互补充、师归纳)
一般地,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是: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有括号,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四、合作学习2
例2:如图,半径是10cm,高为30cm的圆柱形水桶中装满了水,小明先将桶中的水倒满2个底面半径为3cm,高为6cm的圆柱形杯子,再把剩下的水倒入长、宽、高分别为50cm,30cm和20cm的长方体容器内,长方体容器内水的高度大约是多少cm(π取3,容器的厚度不计)?
分析:如下图所示
解:水桶内水的体积为π×102×30cm3,倒满2个杯子后,剩下的水的体积为
(π×102×30-2×π×32×6)cm3
(π×102×30-2×π×32×6)÷(50×30)
=(9000-324) ÷1500 = 8676÷1500≈6(cm)
答:容器内水的高度大约为 6cm。
三、分组探索(见ppt)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一数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计划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三第一轮复习——导数的应用
等差数列的有关极值问题
复数复习课
高三第一轮复习——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高中数学第三册第四章第二节复数对应的点集
根式不等式的解法
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导数
分类讨论思想
高三数学辅导讲座函数
复数的加法和减法
导数(1)
复数与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的联系
抽样方法
分类与讨论
高中数学第三册第四章第一节复数的有关概念
第2轮第一讲集合与简易逻辑
公式体系的复习
高三数学函数的极限2
复述与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的联系第一课时
高中数学第三册第二章第二节数列的极限
高三数学极限的四则运算
点关于点对称
高三数学简易逻辑
高三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高三一轮统考试卷及讲评
高三第一轮复习课件
复数乘除法的几何意义的应用
高三第一轮复习——函数的连续性
抽象函数
复数乘除法的几何意义的应用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