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8
收藏
教学课题:
周长和面积的对比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小数七册教材第101页例题、做一做,练习二十七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使学生正确区分、理解、掌握面积和周长这两个概念,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2、运用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周长或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IP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修改),学生各准备一张长方形纸和一张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⒈知识竞答
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什么叫做面积?
⑵已学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与之对应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⑶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2.判断计算的对错。(CAI)
3.导入课题:周长和面积的对比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⒈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意义
⑴指出数学课本封面、手帕的周长和面积。(实物、CAI)
⑵指出课桌面的周长和面积。
2.讨论研究,教学例1: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⑴出示例题及想一想,分组讨论并尝试计算。(CAI)
⑵抽生汇报,相机板书
区别、周长、面积
①概念:四条边的总长、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②计算方法:(长+宽)2 长宽(4+3)2=14(厘米)43=12(平方厘米)答:周长是14厘米。
答:面积是12平方厘米。
③计量单位: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
3.教学例2
求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CAI)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抽生板演,全班齐练,引导学生区别两个44表示的不同意义。
三、反馈调查
P101做一做第2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找规律》教学中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能力的策略研究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练习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导学案
教研文章 浅谈小学数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射线、直线和角导学案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相交与平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一)》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加、乘减应用题练习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一)》教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连减应用题》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第一课时
二年级数学下册《加减、连减应用题练习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平移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一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性质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导学案
教研心得 集体教研益处多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单元学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导学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