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8
收藏
两种教法中都有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两种操作实践活动在形式上很相似但却有本质的区别。在教法一中,学生虽然被调动起来,不停地随着教师的指令动手操作。可是,如果仔细分析,学生的行为实际上是对教师指令的被动回应,他们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进行这些操作活动。这样做,看似让学生观察与探究,实质上仍然停留在告诉事实,验证结论的水平,学生的思维活动投入量明显不足,多数学生只有行为的参与而缺少认知参与和积极的情感参与。
而教法二的设计更具探索性、开放性和自主性,教师先引导学生提出大胆猜想,然后启发学生:你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吗?此时的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心理状态,当然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实践活动。在整个实践活动中,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结论是待定的,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个性化的感受和见解,自始至终是积极主动的。在此期间,学生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在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学习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学习了怎样与同伴合作交流,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了落实。
动手必须与动脑相结合。如果学生的操作实践变成了简单执行教师的指令,变成了一种机械的模仿与复制,只需手的运动而无需脑的兴奋,那么它的功效将会大大降低。操作实践,需要一种积极探索的心理状态,需要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思维坡度,需要深刻的观察、想象、假设、推理、探究等高层次思维活动的加入,需要由指令性向自主性转变,从而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数学思维活动。
2014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2.1.3《分层抽样》课件4
2014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1-1-2-2《条件结构》课件
2014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2.1.3《分层抽样》课件1
2014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3.1.3《概率的基本性质》课件2
2014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1.2.3《循环语句》课件
2014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1.2.2《条件语句》课件1
2014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1.1.2.2《条件结构》课件
2014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3.2.1 《古典概型》课件
2014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1.1.2第2课时《条件结构》课件
2014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1.2.3《循环语句》同步辅导与检测课件
2014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3.3.1《几何概型》课件
2014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3.3.2《均匀随机数的产生》课件2
2014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3.1.3《概率的基本性质》课件
2014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3.3.2 《均匀随机数的产生》课件1
2014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1.2.1《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课件2
2014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一)课件
2014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1.2.3《循环语句》课件2
2014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1.2.2《条件语句》课件2
2014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1.2.3《循环语句》课件1
2014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3.3.2《均匀随机数的产生》课件4
2014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3.3.2 《均匀随机数的产生》课件2
2014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1.2.1《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课件3
2014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1-1-1《算法的概念》配套课件
2014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1.2.1 《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课件2
2014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第3课时练习
2014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第2课时课件
2014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1.11.1.2第一课时《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课件
2014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1.3-1算法案例《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课件
2014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1.2.1输入、输出、赋值语句课件
2014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1.3.1算法案例-《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