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6
收藏
1、 创设生活情境,将数置于一定的实际背景之中。
课一开始,我出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一些文字资料,图片的展示使学生的心中情不自禁地升起一股自豪之情,为新课的学习酝酿了良好的情绪;与此同时,以万、亿为单位的数据是会说话的,级的思想渗透其中,这为学生理解四位一级的计数方法提供了一块垫基石,同时也有利于以后数的读法与写法的教学。家乡的数据资料拉近了数与学生心理的距离,学生对数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2、 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亿以内数位顺序表的建构;看到9411这个数,你想到了什么呢?通过这一问,自然地复习了万以内数位顺序表的知识,建立了知识迁移的基点。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中蕴涵的潜力也常常出乎我的意料。课堂上,我没有用计数器,也没有用算盘,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让他们发现 数的知识是有序的、活跃的;研究数的知识是有趣
味的、有激情的。然后,学生自学课本,并质疑问难,从而系统地巩固了自己得出的知识,完成了探究层次的升华,自觉地建立了生动的数学模型。
3、综合运用知识,通过有据估计,建立数的概念。
在认识了亿以内数位顺序表后,我分两步教学对数的实际意义的感知。首先,有理有据的猜测是培养数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我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参照信息,猜测本地区小学生总人数。这时,数不再枯燥机械,而是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因此,学生的讨论积极性极高。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把握住了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并根据需要综合运用了有关的知识,估计出了相对合理的数据。然后,让学生感知与体验具体的数:想像38000到底是多少?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地发挥,众人拾柴火焰高!学生的回答真是五花八门,让我们做老师的概叹:千万不能小觑我们的学生!
两大成功之处是明显的。
一、创设情境,增大学生探索的兴趣与空间。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实际生活与应用中学数学,不仅是理念,更应该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懈的共同追求。本课教学中,家乡的有关数据资料贯穿全课,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二、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与思考的空间。
值得商讨的是:培养数感,将数与实际背景联系起来,理解数的意义,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等等是贯穿本单元学习目标之一。实践教学后,我在思考,数感应该如何在各个课时教学中有序逐步地渗透,它的度应该怎么掌握?如何来检测学生数感形成的程度?等问题,希望能与同事们共同探讨。
2017小升初数学百分数知识点
2016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试卷
2017中考复习数学试卷:基础题
湘教版高一数学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教学计划汇总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述职报告:享受付出的幸福
2016中考数学三角形考点梳理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同步练习:指数函数
2017小升初数学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函数的图象专练
2016中考数学因式分解考点:因式分解要素
2017鲁教版小升初数学综合练习题
2017沪教版小升初数学综合能力训练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几分之几》练习题
2017年中考数学名师指点:分别对待各有侧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练习题
2016中考数学概率知识点:事件
2017年高考数学各种题型总结
2017小升初数学知识:比的认识
2017小升初数学最易错的知识点:“无盖”易算成“有盖”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试题:二次函数与幂函数
17年高考数学最易失分知识点大汇总
2016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总结
2016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验卷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对数函数
016人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一》练习题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图形与坐标知识内容汇总
2017年中考数学一模摸底试题练习
2017小升初数学模拟检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三角函数单调性讲解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