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6
收藏
教学目的:
1.知道这两种运算的意义(即:什么叫加法,什么叫减法)
2.知道加法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及互逆关系
3.可以熟练对一个算式各部分进行转换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关系求解算式中的未知数(必须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实例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内容:
一、预习、新课呈现
1.举例:班上有30个女生,12个男生,则班上共有多少个同学?(算式为30+12=42),提问让学生思考什么叫加法?加法的定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的的数叫做和。
2.举例:班上总共有42个学生,其中男生有12个,那么有女生多少个?(算式为42-12=30),提问让同学们思考什么叫减法?减法的定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要求的加数叫做差。
思考:如果已知的是班级总人数和女生人数,那么算式应该怎么列,各部分的名称又是什么?
3.根据上面给的两个例子,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尝试总结加法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二、课堂练习
1. 根据3468+475=39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943-3468= 3943-475=
2、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等式。
例:28+19=47 47-19=28 47-28=19
(1)247+435=682
(2)643-175=468
(3)569-346=223
3、猜猜我是几?
(1)我减去56得120 (2)483加上我得数是792 4、下面各题应该用什么办法计算,为什么?
(1)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滑雪场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2)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剩下630包。共运来多少包练习本?
三、课堂总结
串讲知识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
学习素养小学生数学论文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8、7、6加几》学案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九)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学案《10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认识钟表》学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2比多少》学案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学案《1认读11~20各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学案《8和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2.左、右》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学案《5、4、3、2加几》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学案《1数一数》教学设计及板书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10的加减法》学案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环境现状与改善对策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第4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6解决问题》学案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2.立体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6、7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1~5的认识第2课时》教学设计
网络教室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2、11~20各数的写法》学案设计
在线试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上、下、前、后》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