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5
收藏
一、教材地位
1、已学的知识
学习除法的开始
2、本单元的知识
理解平均分
初步认识除法
关于0的除法
利用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3、后续学习的知识
进一步学习除法
二、单元素材
1、教材结构特点
两种分法对比出现,但不截然分开,对除法的意义反复强化。(第五、七单元)
2、本单元教学建议
1.加强直观操作,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后提升。
2.把握好教学要求:除法算式结论借助操作或观察获得。
信息窗一
知识点:理解平均分。
地位:是认识除法的基础
特点:分平均分两种分法,两法对比。
教学建议
1.在实际分一分的过程中认识平均分。
2、借助学具操作,探索平均分的不同方法,
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3、发挥好教师的作用。
讲解平均分;根据课堂生成,灵活调控教学过程,使学生经历把物体两种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4、利用现实素材,强化平均分的操作练习。
信息窗二
知识点:除法的初步认识。
地位:教学重点
特点:平均分除法
教学建议
1.加强操作,进一步认识平均分,为学习除法奠定基础。
2、让学生尝试用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3.从等分活动中,抽象概括出除法算式,
用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讲解、引导)。
4、充分利用情境图资源和身边的资源,引导学生借助操作,把平均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巩固除法算式,进一步体验除法的本质含义平均分。
5、练习时注意: 加强操作、观察和算式的联系,深化除法的意义的理解。
信息窗三
地位:是除法意义的补充。
知识点:关于0的除法。
1、明确分得是什么,然后放手给学生。
2、创设情境,补充例子,进一步深化对0的除法的认识。
3.充分讨论、交流,发现规律。
信息窗四
知识点: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指导学生获取有用信息。
2、解决问题的过程多样化,不求从一个起点开始,但要引导学生会用算式表示。
3、强化两个红点内容的比较,
初步体会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4、自主练习:加强算式和操作的联系。
信息窗五
知识点: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1、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
2、把握教学要求:理解分步解决问题的思路,不要求列综合算式。
2.2.1 整式的加减教案
4.1.1认识几何图形(4)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
教案:整式的加减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去括号学案 人教版数学
有理数的除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
整式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
有理数的乘方导学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学案(去括号) 人教版数学
整式的加减教案(5)
整式的加减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数学
4.1.1几何图形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去括号与去分母)
整式教案(3)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知识点归纳:二次函数
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学案 人教版数学
3.3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教案
有理数的除法教案(第2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导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数学
整式教案(2)
整式的加减教案 人教版
整式教案3
整式的加减教案(第二课时)
整式的加减复习课教案
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教案
整式的加减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数学
整式第一课时教案
整式的加减教案(第一课时)
初二下册数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数学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