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9
收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年级上册第82、8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读写法。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师:同学们,你知道我姓什么?
生:姓黄。
师:你怎么知道我姓黄?
生:因为课件里的屏幕写着你的名字。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在学习中就是要认真观察,然后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下面有一道题,请你说说下面的两个分数有什么不同?
电脑出示:说说下面的两个分数有什么不同?
1、一块木头的质量是一块铁质量的57/100。
2、一块铁的质量是57/100千克。
生:第一个分数57/100表示把一块铁平均分成100份,木头有这样的57份?
师:也就是谁是谁的57/100?
生:57/100表示一块木头是一块铁质量的57/100。
师:第二个分数57/100呢?
生:是表示一块铁的重量。
师:对了,这两个分数,一个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第二个分数表示一件物品的实际重量,他们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二、新授。
1、师引入:刚才这两个数都是分数,今天我们学校另一种数叫做百分数(教师板书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师:从课题里,你想学到什么知识?
生:我想学习百分数的意义,还有读法和写法。
师:现在,我们先来学习百分数的意义。
2、从生活中的事例中学习百分数的意义。
(1)出示主题图1。
师: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安装程序格式化。
师:什么叫格式化?
生:就是进行把磁盘内容初始化。
师:你看到上面有一个百分数吗?你知道14%表示什么意思?
生1:表示进行了14%。
生2:表示把要格式的平均分成100份,已经格式了14份。
2016年秋季学期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平均数》教案
北京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三数学《二次函数》教学计划模板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片段教学
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京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反思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4时计时法》课堂教学实录
青岛版(六三制)数学一年级下册《我换牙了-统计》课后反思
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24时计时法》教案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新课标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我换牙了----统计》教案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24时计时法》同步训练
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我换牙了----统计》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可能性》相关资料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我换牙了----统计》备课内容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我换牙了----统计》说课材料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4时计时法》教案
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4时计时法》教案与反思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我换牙了----统计》教材分析
初三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我换牙了----统计》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一下第九单元《我换牙了 统计》教案
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我换牙了----统计》教学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