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9
收藏
科学安排、合理利用,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中等以上的学生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为了复习工作能够科学有效,为了做好中考复习工作全面迎接中考,下文为各位考生准备了2017中考数学答题技巧的内容。
操作:将一把三角尺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上,并使它的直角顶点P在对角线AC上滑动,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B,另一边与射线DC相交于点Q。探究:设A、P两点间的距离为x。
(1)当点Q在边CD上时,线段PQ与线段PB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观察得到的结论;
(2)当点Q在边CD上时,设四边形PBCQ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当点P在线段AC上滑动时,△PCQ是否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可能,指出所有能使△PCQ成为等腰三角形的点Q的位置,并求出相应的x的值;如果不可能,试说明理由。
分析:第(1)小题是带有几何图形的探索性试题。不妨用尺量一下。可知P Q=PB。一旦把PQ=PB这个结论确定下来,就可以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证明这个结论。
第(2)小题,由第(1)小题的结论可推得AM=MP=QN=DN=x,BM=PN=CN=1-√2x。然后分别计算出△PBC和△CPQ的面积,四边形P BCQ的面积就等于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可得y=x2-√2)。
第(3)小题又是一道带有几何图形的探索性试题。如果△PCQ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话,P点也只能在某些位置时,才能使△PCQ成为等腰三角形,或者无法使△PCQ成为等腰三角形。无论“是”或“不是”要通过计算才能确定。通过计算可知,当x=0(即点P与点A重合)或x=1时,△PCQ是等腰三角形。
2001年的最后一题:已知在梯形A BCD中,AD∥BC,AD
①求证:△ABP∽△DPC;②求AP的长。
(2)如果点P在AD边上移动(点P与点A、D不重合),且满足∠BPE=∠A,PE交直线BC于点E,同时交直线DC于点Q,那么①当点Q在线段DC的延长线上时,设AP=x,CQ=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②当CE=1时,写出AP的长(不必写出解题过程)。
分析:第(1)小题:很明显,∠A=∠D,所以只要证明另一组角相等,就能证明△ABP∽△D?PC,从而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得AP的长为1或4。第(2)小题是模仿第(1)小题的方法,证明△ABP∽△D?PQ,从而对应边成比例,与第(1)小题不同的是,对应边中含有x与y的式子。化简后得函数式为:y=-x2+x-2 (1
模仿前面小题的解题方法,去解后面的小题,这在中考数学最后几题中经常出现。中考数学大题题型剖析
2001年的最后第二题
如图,已知抛物线y=(2 x)2-4 x+m与x轴交于不同的两点A:B,其顶点是C,点D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
(1)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2)求顶点C的坐标和线段AB的长度(用含有m的式子表示);(3)若直线y=√2x+1分别交x轴、y轴于点E、F:问△BDC与△EOF是否有可能全等,如可能,请证明,如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分析:第(1)小题,根据数形结合的原理,令判别式大于零,可得出m的取值范围为m<2
第(2)小题,顶点C的坐标为(1,m-2)线段AB的长度为√4-2 m,解得m=1:此时,OF=DC=1:又∵∠EOF=∠CDB=90°∴△BDC≌△EOF∴△BDC与△EOF有可能全等。
2000年的最后一题:
如图,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o的扇形OAB的上,有一动点P:PH⊥OA:垂足为H:△OPH的重心为G。
(1)当点P在AB上运动时,线段GO:GP:GH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有,请指出该线段,并求出其长度;(2)设PH=x: GP=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如果△PGH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的长。
分析:第(1)小题:在Rt△POH中,P点在动,△POH的位置也在动,但是斜边OP的长度保持不变。由于G为重心,所以延长HG交OP的中点M,HM=3,GH=×3=2。
第(2)小题,要求P H=x与G P=y的函数关系式。由于这不是直角三角形,所以延长PG交OH于N点,则△PNH为直角三角形。因为P G=y,则GN=y,∴PN=y。而OH=√36-x2。在Rt△PNH中:PN2=NH2+PH2化简后得:y=√36+3x20
第(3)小题是一道分类讨论题,如果△PGH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的长。PH就是第(2)小题中,函数y=√363x2中的x,GP是y,GH是常量2。若PH=GP,即x=y,x=√363x2。若PH=GH,而GH=2,所以PH=2。近年来最后第二题是围绕着坐标系内的几何问题展开的。
希望为大家提供的2017中考数学答题技巧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
06~07学年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测试1
06~07学年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测试5
初一(七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答案
北京十一学校第一学期初一(七年级)期中数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七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及答案(四)
初一(七年级)数学上册相反数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北京交大附中第一学期初一(七年级)期中数学练习题及答案
06~07学年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测试3
06~07学年丰富的图形世界单元测试
初一(七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及答案(五)
人大附中初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07年北师大附中七年级数学期末试题
06~07学年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测试5
清华附中第一学期初一(七年级)期中数学练习题
初一(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法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初一(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法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初一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练习题
七年级(初一)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北京十一学校实验班第一学期初一(七年级)期中数学练习题
06~07学年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测试7
人大附中初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初一(七年级)下册数学月考试题 人教版
初一(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减法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综合应用题及答案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练习题
06~07学年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测试3
06~07学年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测试2
七年级(初一)下册数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七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