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8
收藏
教师如何书写教案
怎样写教案 : 教案,也就是课堂教学的方案。
(一)一份较好的教案应具备哪些条件呢?
1.应当具有科学性
教案是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统一。因此在要求上、内容上及方法上都有一个是否科学的问题。
教学要求是否科学,主要表现在程度上。过低,过高都不科学。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就要具有“初步”的特点,学习分数的意义及性质在要求上应有明显的层次上的差异。前者属于感性认识阶段,一旦要求过高,势必缺乏其科学性。
教学内容是否科学,最重要的表现在概念上,表现在概括出的规律上。例如数的整除,首先确定是在自然数范围内讨论的,也就是不研究零,不研究分数,小数,也不研究负数。这种局限性决定着有些问题应回避。象“最小的偶数是()”,显然学生只会填“2”,而就此题来说是不正确的。
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最重要的表现在是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使用的一切手段是否能揭示本质等。
2.应当具有系统性
任何一份教案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又都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把相对独立与前后的联系统一起来,体现孕伏,迁移及交错,才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传授任何一部分知识,它总有个相应的基础,即所谓的知识的生长点,同时也肯定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下一定的基础。这就要求从整体的、联系的观点指导下,来处理这个局部。这就是备课时应坚持的系统性原则。
3.应当具有针对性
课堂教学总是面对具体的学生进行的,所以必须具有针对性。教学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班级里起点、坡度、密度、难度都可能不大一样,就是这个道理。没有针对性,也就没有可行性。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备学生。例如,学生对“等分问题”掌握得怎样,极大地影响着“求平均数”的教学。
4.应当具有启发性
教学不应是一切都靠教师“给予”,应启发学生,可让学生主动地“获取”。所以,要创设必要的情景,要做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要大量迁移等。
(二)教案的写法
一份教案最主要的内容包括: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只需把它概括出来就是了。
例如 认数5
用2的乘法口诀求商
垂线和平行线
通分
(一)
由于“通分”这个内容一节课讲不完,又不易于确定出这一节的具体课题,就可以采用上面的办法。
总之,教学内容是很具体的,应把它明确地概括出来。
对教学目的要求的制定,一要全面,二要具体,三要恰当。
所谓全面,就是不能只有对知识的要求,也应当有对能力的要求,不能只有对智育的要求,也应当结合教学内容有对思想品德的要求。
所谓具体,就是不讲大话,不讲空话,而是在40分钟里能实现的。
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节课,我们可以这样制定它的目的要求。
第一,使学生理解并运用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第二,启发学生运用割补的方法,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从而提高其学习的能力。
所谓恰当,是指要求的程度要符合大纲及学生实际。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在第一节就提出上面两条,这是基本的要求。到第二节课,进行练习继续深化时,可再提出:运用公式,培养学生逆思考的能力,这就是已知面积和底或高,求高或底的问题了。
当然,基础较好的班,在第一节里也可提出较高的要求。
教案的重点部分是教学过程,从复习检查、基本训练、到例题的分析与讲解,一直到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一般地说它可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复习检查或基本训练。
第二,新课。
第三,巩固练习。
第四,布置作业。
之所以说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关键是在讲与练的处理上。
练习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环节,更是一种教学方法。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似乎效果更好一些。
在教案之中对于教具、学具的使用,板书的总体设计等也应有说明。
结论:教案是写给自己的,怎样使用起来便于教学就怎样写。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二章小结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3课时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三章小结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3.1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1.2.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4.3正多边形和圆第1课时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3.1图形的旋转第2课时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四章测评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4.1.1圆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4.3正多边形和圆第2课时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1课时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4.2.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4.2.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3.2.2中心对称图形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评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5.1.1随机事件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3.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1.2.2公式法第2课时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1.2.1配方法第2课时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三章测评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二章测评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2.1.3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第2课时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5.1.2概率第1课时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3.2.1中心对称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4.1.4圆周角第2课时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