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方法教你备课_教学随笔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四种方法教你备课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四种方法教你备课

四种方法教你备课

2008-12-18 收藏

一、怎样备课

所谓备课,主要是指掌握教学内容,领会编者意图,确定目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

显然,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备课质量的核心。

(一)全面掌握教学内容

通过备课,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应当全面地掌握教学内容。也就是说我们应当做到,从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进一步明确所要教学的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需做到把宏观教材与微观教材统一起来,而不能孤立的、割裂地看待任何一部分知识。

之所以应当坚持这种观点,首先是由学科的特点决定的。数学知识系统性强,逻辑严谨,知识与知识之间,不仅存在着纵向的联系,也存在着横向的联系。离开对全局的把握,也就很难处理好局部。

北京的马芯兰老师,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孕伏、迁移与交错,并取得突出的成绩,其重要原因之一也在于此。

陈景润同志曾向我们建议,要特别重视上好第一节课。其理由也是出于对前个章节的第一节课,在全章节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足够的重视。

假如我们对教材缺乏宏观的了解,教学时就很难避免出现科学性的错误,这种错误往往表现为把局部的现象视为普遍的规律。

假如我们对教材缺乏宏观了解,既使在教学中未出科学性错误,也很难达到较高的水平。有些课看起来似乎是完成了任务,细分析并未为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原因常常就在这里。

备课时,怎样体现“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呢?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坚持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的结合。

首先我们应当了解整个单元,再把所有例题加以分析。找出学习这部分的知识基础,研究各个例题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我们就对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认识逐步加深、完善的过程做到了心中有数,也就容易发现每节课应达到的高度。这样,虽然也是一节一节地上,但它们又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系统。

(二)深刻领会编者意图

通过备课,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能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

怎样领会编者的意图呢?我看主要是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呢?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呢?结语为什么这样引出呢?等等。然后我们自己再来回答。经过这样一番思考的过程,我们肯定会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例如,在“简易方程”这部分,教材安排了一些天平图。有的图左右两边全注有具体的数量;有的图,在一侧出现了未知的数量。编者之所以这样处理,首先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等式的概念,然后是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

天平图在这部分的教学中还有别的作用吗?我想是有的。起码它还有助于对方程的解的理解。因为只有当未知数x取一定的值时,天平的两边才会保持平衡。

对编者意图领会得越深,越能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

(三)认真确定目的要求

对于任何一节课,确定教学的目的要求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了全节课教学活动的归宿。

制定教学的目的要求,一要具体,二要明确,三要恰当。切忌笼笼统统,模模糊糊。

在制定目的要求的同时,还要构思落实的方案,使它真正能够变成现实。没有具体实施的构想,再好的目的要求也等于零。

(四)适当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是实现目的要求的关键。

1.选择教学方法应根据的一般原则

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符合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有利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减轻负担,提高质量。

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2.改革教学方法,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首先,应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是传统教学中的一个通病,也是注入式教学的要害。死记死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等,是必然的恶果。

要改革小学数学教学,必需注重过程。对于概念来说,要注重抽象概括的过程。对于公式来说,要注重推导的过程。对于任何一个题目的解答,都要注重分析的过程。

之所以要注重过程,其原因就在于只有采取最佳策略解决了问题时,才称得起高质量。而这个策略水平是在过程中才反映出来的。另外,也在于只有这样才符合认识的规律,才是启发式。

其次,应处理好认识上两次转化的关系。

人的认识总是要经历两次转化的。第一次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第二次是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转化。

对第一次转化,教师是重视的,而对第二次转化往往重视不足。

认识上的第二次转化,往往是通过练习来实现的。但不能说,只要坚持了练习,就一定有助于由理性到实践的飞跃,因为还要分析练习的内容及方式。

练习应从基本的,简单的开始,但不能统统是模式化的。相反,应有一定数量灵活的,综合的,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全面、深刻、敏捷和灵活。

此外,备课除备书本外,还应备学生,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备好课,讲好课。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