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新知的完善与强化_教学随笔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要重视新知的完善与强化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要重视新知的完善与强化

要重视新知的完善与强化

2011-07-26 收藏

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有关“公倍数”的教学遵循的是由抽象到抽象的教学线索,教材关注的是如何由倍数概念拓展到公倍数概念。这样的编排线索无疑是抽象的、枯燥的,学生也难以获得对相应数学知识的深刻体验。而苏教版实验教材对此进行了改变,通过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铺图形”,为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提供了生活原型。

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盲目地以为,只要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的探索,理解了“公倍数”的含义,即可引导他们进入下一个环节,即“寻找两个数的公倍数”的学习。笔者以为,这样的理解无疑是草率的、肤浅的,由此引发的实践层面的粗疏也就在所难免。众所周知,一个概念的形成必然要经历由具象到抽象、由表面到深入、由笼统到清晰的过程。仅仅根据一个生活情景所获得的认知显然是表面的、模糊的,还不足以支撑起学生对“公倍数”意义的建构。如果教师一意孤行,忙着进行下面环节的教学,实际上只会把教学演变成一个不断积累困惑和难点的过程。如此水过地皮湿的做法,由于不够深入、缺少强化,致使学生的理解浮于表面,大多数学生只能一知半解。

与此不同的是,在笔者刚刚听过的《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一课上,教师根据情景图,揭示出四个方向的概念之后,并没有匆匆转入下一环节的教学,而是设计了四个环节进行了概念的强化:说一说“超市、人民桥、公园、体育场分别在学校的哪个方向”,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情景获得对四个方向的感性认识;

2、不看图,说说哪个方向是东南,哪个方向是西南、东北、西北,引导学生从具体走向抽象,对四个方向的认识得到提升;追问“从电影院的位置看,学校、公园、少年宫分别在电影院的哪个方向”,通过转换学生的观察视角,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四个方向的认知;说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在哪儿,各有谁?从而把对概念的理解应用到现实情境,在应用中进一步获得对相应知识的理解,感受数学的价值。

无疑,这样的处理更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