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2
收藏
《除法》是二年级下册课本中学生学习了平均分以后学习的知识,这节课的重难点之一是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除法运算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模型,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从与之联系紧密的数学知识入手,遵循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一个吸纳新知的一个过程,利用动手操作后的结果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充分认识除法的意义。
首先,引发学生平均分的需要,让学生自主寻求答案。我一个追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给了学生一个思考方向上的提示,这对中等往下的学生更有所帮助,他们可以借助学具去分一分。对于中等往上的学生他们也可以直接在大脑里想分的过程或者联系乘法的意义来寻找答案,平均分和几个几相加本质上就有相通的地方。
其次,暴露学生的思维,在争辩中完善知识结构。出示例题后,我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可以请身边的圆片帮忙,也可以在大脑里思考,这两种方法都能够找到答案,后者比前者的思维层次要高一些。在组织汇报交流时我沟通了这两种方法相通的地方,在这道题中是几个几相加是12个呢?学生出现了意见的分歧,一方认为是3个4相加,一方认为是4个3相加,我让学生举手表决了一下,发现几乎是半对半,随后我说有理走遍天下,要说出自己的理由,此时有些学生根据平均分的意义来解释,有些学生知道想乘法来找到答案,但意义解释不清,我引导这部分学生去观察平均分好的圆片,最终是心服口服了,为除法的意义的理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在说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算式中的3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整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经历一个深入浅出的过程,加强理解。
其实,学生从平均分的角度用圆片去分一分去解释难度不算大,而对于是几个几是12?这是一个从直观形象到完全抽象的一个中间的初步抽象过程,这是突破难点的重要纽带,需要暴露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地去明晰、完善
二次函数顶点坐标公式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检测题完整版2(苏教版)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同步试题(苏教版)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推导
2017数学高考各题型解法与技巧分析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测试题1(苏教版)
初三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解直角三角形注意点
立方和公式
2017七年级上册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2017高考生必读:数学重点考查四种能力
备战2017年高考:从掌握数学题型特点与答题技巧开始
完全平方公式运用公式常规四变
完全平方公式的公式特征
初一数学《绝对值、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测试题
使用平方差公式的注意事项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试卷及答案
2017年小学数学教师下册工作计划
2017年高考前这类高考数学题型你需要复习
初一数学《有理数》单元达标测试题及答案(苏教版)
初一数学寒假作业的答案(2017)
2017年高考数学5大解题思想策略
中考数学暑假作业答案
三角形边长公式必知
初一年级数学《近似数》同步试题(人教版)
初一数学公式大全:初一数学公式
顶点坐标公式
初三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应用题解题步骤
2017高考生必读:数学临场超发挥两大绝招
初三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解题思想方法总结
2017高考生必读:高三文科生如何学好数学?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