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作业设计的教学实践_教学随笔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教学实践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课外作业设计的教学实践

课外作业设计的教学实践

2011-07-26 收藏

课外作业是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课外作业时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更灵活。课外作业设计得好,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激发兴趣

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学习的目标很难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因而,不少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积极性并不高,有的甚至是迫不得已完成任务,当然,干脆“忘记”的学生也偶尔有之。这就需要课外作业首先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使学生心甘情愿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在实际教学中,我通常设计以下三种形式的作业,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玩游戏。游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形式。儿童的内心活动可以通过游戏变为外部的自我表现,从而获得愉快和满足。作业设计中的游戏不是简单地“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如,学习《可能性》后,我们设计了和同伴猜硬币、玩“石头剪刀布”等富有童趣的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加深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

动手做。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外作业设计中,要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拼一拼、剪一剪、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分一分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方法,深化认识,拓展思维。如,学习《轴对称图形》以后,可让学生自己设计轴对称图案,画画剪剪,不仅巩固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写日记。学生学习数学时经常会有一些感受、疑问和自己的新发现,这些想法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逐渐淡忘。怎样才能让学生留住这些美好的回忆和智慧的火花呢?可以尝试指导他们写数学日记。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后,我让学生自己总结长方体、正方体有哪些特征,并据此写一篇日记。还可以引导学生写学习数学的反思日记:

(1)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在课上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3)课上的表现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自我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二、促进探究

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的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究者。

观察。观察是思维的门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如,学习《轴对称图形》之前,可以布置这样的预习作业:请你注意观察蝴蝶、奖杯、天安门等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发现?想办法找找符合这些特征的图形,看一看,折一折。

调查。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实践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可让学生调查家庭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并根据调查情况,写一份合理的用水建议书。

研究。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展研究,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能力。如,学习《比例尺》后,要求学生制作自己家客厅的平面图,并研究客厅的设计和摆设是否合理,提出改进意见。

三、指导运用

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注意创设实际问题情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实际测量。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后,我们指导学生实际测量自己家每个房间的长和宽,计算每个房间的面积。然后把测量的面积相起来,与房产证上登记的住宅面积进行比较。

方案优选。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往往存在于纷繁复杂的情景之中,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思维和自主选择的能力。在学习百分数的实际应用之后,可设计这样的课外作业:旅行社为了激活旅游市场,在收费标准上打出了多种优惠办法(可直接提供给学生或请学生自己调查一两家旅行社),比较一下,看看哪种最适合自己的家庭。

总之,好的课外作业设计,应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和数学思维的发展,重视培养创新意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