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9
收藏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教与学总结 本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会判断四个数是否能够组成比例。
2、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地解比例。
3、理解相关联的量,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4、认识正比例的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成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象,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5、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相应的数量关系,能正确的求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6、认识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照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7、能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知识和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多种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对知识间关系的理解,提高数学素养。
根据学生的本单元数学总结,学生还有待提高和加强练习的知识点有:
1、如何判断成正反比例。
2、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互化,再准确一些是千米和厘米之间的转化
3、比例知识的应用,用比例解决问题
结合学生总结出来的疑难问题,我反思自己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在讲解如何判断成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中,我认为自己讲得很清晰,学生认为没有掌握好,上课时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表达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可能是能做题而不能清晰地表达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一个量随另一个的量的变化而变化,他们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我让学生结合图像来认识,没有让学生自己画图像,看图像和画图像是两个内容,也就是说学生没有经历这一个过程,就得到了这样一个结果,缺少了过程的数学的经历是不完美的。
在用比例解决问题时,起初我没有刻意强调用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学生认为只要得出正确的结果就可以,还有一点是我起初没有让学生用数学法解决问题,如果先用数学法,看清第一步算什么,就能很清晰的判断是用正比例还是烦反比例解决问题,出现了问题的只能是我的课堂,没有重视学生得出结论,或者没有让学生去经历这一个过程,而是老师把知识抽出来讲给学生听,学生需要的是体验和经历,当剥夺了这一过程时,出现的五花八门的问题就不奇怪了,所以,我还是要认真的研究我的课堂。
2、关于比例尺的换算,厘米和千米之间的转化,源于我的表达不够严谨,说“千米化成厘米,在千米的数的后面加5个零”,这句话并不严谨,准确的表达是:“千米化成厘米,小数点向右移动五位”。这个在练习中我进行了加强的指导,学生基本上没有问题。
这个单元的反馈让我看到我的课堂上的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让学生经历、体验,自己得出结论,而且能让多个学生重复正确的结论,强化正确的结论,也会重视错误产生的原因,认识错误,将错误转化为有效的可利用的资源。
备战小升初数学考试复习指导:四则运算
2016年六年级数学毕业招生试题(苏教版)
2016年四年级数学解方程教学计划:第二学期
2016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人教版)
备战小升初数学考前练习题:排列组合练习题
2016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5年小升初招生数学模拟试卷(附答案)
2016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模拟试卷(沪教版)
新课标版一年级下册《认识时间》第二课时教案
2016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人教版)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3.4的乘法口诀》教案
苏教版三上数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二课时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教案
新课标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第二课时教案
2016三年级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大全
新课标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第一课时教案
2016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北师版)
必备的小升初数学练习试题:单位换算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之三角形的特性二》教案
苏教版三上数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五课时教案
2016年小升初数学练习试题:数与代数专项练习
2016年必备的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复习:数的整除
小学四年级数学字母表示数教学计划:第二学期
2016年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
新课标小学三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复习》教案
苏教版三上数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四课时教案
2016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苏教版三上数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课时教案
苏教版三上数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三课时教案
2016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