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8
收藏
《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是学生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一次过渡,也是学生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是学生对图形认识的一个转折点,它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从计算面积到计算体积,而且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更是一个质的飞跃。特别是对于那些构建空间念能力薄弱的学生来说,本单元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充分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虽然说长方体在学生的身边随处可见,但是要发现它的特征,还是不怎么容易的。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教学。
2、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在解决“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我让学生把一个长方体放在课桌上,然后坐着观察,站着观察,再换个角读观察,学生在观察后得到结论:最多能同时看到3个面。在探究长方体特征时,我先和学生认识面、棱、顶点,然后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运用长方体事物,在小组内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学生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很快发现了长方体的很多特征,我想这样发现的特征学生肯定印象深刻。
3、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培养学生有条理地研究问题,有条理地总结结论。在研究长方体特征时,我让学生分别从面、棱、顶点三方面去研究,学生对于研究有了方向。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结束后我组织学生有条理地总结,并有条理地板书。
4、新增了有两个面是正方体的特殊长方体。同样让学生自己先研究再交流,发现这样的长方体除正方体外的四个长方体完全相同,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做铺垫。
5、在练习中注重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棱的特征以后,我增加了一些题目,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求棱长总和;已知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求棱长。
本节课学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积极性,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知识建构过程。
数学七年级(下)半期知识能力检测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图形和变换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3章感受概率单元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2015年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调研卷
2015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测试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10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单元过关试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单元检测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字母表示数达标测试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单元复习题
消元解方程组 同步测试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试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测试
七年级数学竞赛试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七章三角形单元测试
初一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过关检测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单元试卷
七年级下期段考数学卷
七年级下册数学11章图形的全等单元试卷
多彩的几何图形同步测试
图形和变换综合检测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训练题
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题
2015年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数学卷
2015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验试题
用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同步测试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测试
七年级下册数学双休日系列训练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检测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