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8
收藏
教材内容: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8页例2。
教材作用 :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学过加法计算,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为后面学习连续退位的减法作好铺垫。
教学目标 :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分析,以及乡村学生的特点,我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计算。这样的目标定位既是对知识的探究,也是对学生自身技能的培养,同时,通过具体语境的创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伴随着教学目标的逐步实现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3、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因此在教学前我准备录音带和配套的画面,以增强直观形象性,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而且学生之前已学过加法计算,并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数学课堂上,孩子们敢想敢问,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这些情况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教法: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数学来源于生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蓝猫这个让孩子们心动的形象的出现,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程学法:
分组讨论与自主探究相结合。让学生活起来,是优课的一个重要特征,面对同一个问题,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发现、探索,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舞台。在课堂上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真正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其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创造的机会,有效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如:同学们,你们看过《蓝猫淘气三千问》吗?你最喜欢谁?又如:蓝猫得知我们同学学习了很多知识,今天它来到我们教室考考同学们,大家有信心吗?等等。巧妙地渗透生活观念,精心设计问题,借助 蓝,这个可爱的卡通形象,创设了良好的活动情境,自然地进入到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中来。
《统计》 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一)》教材分析(第2课时)
二年级下册《总复习》重难点突破(第4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重难点突破(第8课时)
《找规律》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一)》教材分析(第1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第3课时)
《数学广角──推理》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二年级下册《总复习》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认识图形(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克与千克》教材分析(第1课时)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6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第9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第5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重难点突破(第4课时)
《比多少(第四课时)》 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推理》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重难点突破(第3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第8课时)
《克与千克》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材分析(第2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克与千克》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位置》教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第7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重难点突破(第7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第4课时)
“统计”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