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8
收藏
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古巴比伦人从远古时代开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实际问题。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练习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复习考试题。
2016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复习考试题
一、填空。(18分)
1、( )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和( )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 )且( );它的四个内角和是( )。
2、平行四边形过它的一个顶点可以做( )条高,平行四边形有( )条高,它具有( )性。
3、( )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在梯形里,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 ),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 )。
4、钟面上( )时和( )时整,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5、当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时,这个图形就变成了( )形。
6、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252㎝;一边的长为32㎝,另外三边的长分别为( )、( )、(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 )
2、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3、从平行四边形的一顶点可以向对边作1条高,所以平行四边形有4条高。( )
4、用两根8厘米和两根6厘米的小棒,一定能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5、已知等腰梯形的周长是15厘米,一腰和上底的长分别是3厘米、4厘米,它们的下底是8厘米。( )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一个长方形框架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周长( )。
不变 变大 变小 无法知道
2、木头椅子摇晃了,常常在椅子下边斜着钉木条,这是运用了( )。
三角形的稳定性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
3、当一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相等时,这个四边形是( )
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菱形 长方形
4、一个梯形可以画( )条高。
1条 2条 无数条
5、右图中有几个梯形( )
6 8 9
四、根据四边形的关系,在下面的( )里分别填出四边形的名称。
五、在( )里加上合适的条件,使图形转化成下一个图形。
六、实践与操作。(21分)
1、将下图画完整,使①②图成为一个梯形,③④图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
① ② ③ ④
2、用线段把下面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并作出三角形的一条高。
3、下面是一张长方形对折两次后的展开图。
以折痕与长方形的交点为顶点,画一个梯形。你所画的梯形的上底是( )㎝,下底是( )㎝,高是( )㎝。
4、摆一摆,找规律。(4分)
三角形个数 1 2 3 ……
拼出图形周长 17 20 29 ……
拼出的图形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三角形的个数为11时,拼出的图形是( ),周长是( )㎝。
七、解决问题。(25分)
1、一个直角梯形的一个内角是750(如图),这个直角梯形另一个内角是多少度?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长为8厘米,另一条边比这条边短3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一个梯形的上底是下底的3倍,如果将下底延长6厘米,就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梯形的上底是多少厘米,下底是多少厘米?
4、把两个边长分别为5厘米、6厘米、7厘米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最小是多少?
5、一个等腰梯形的周长是39厘米,上底比一腰短2厘米,下底长是上底的2倍,求这个梯形各边的长度。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希望提供的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复习考试题,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分数认识
24时计时法(苏教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新课标三下)
苏教版算“24点”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
分数的简单计算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
第五册教案
加减法的验算
两位数乘两位数整理和复习(新课标三下)
《分数的初步认识》
笔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六的相关练习)新课标三下
连续进位乘法练习课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减法的简算方法
估算(新课标三下)
小小图书馆
单元练习课(4)
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比(新课标三下)
口算乘法(新课标三下)
苏教版“千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
图形和变换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年、月、日(新课标三下)
《锐角和钝角》案例与分析
平均数的应用(新课标三下)
简单的组合(两两组合)(新课标)
第十单元总复习(新课标三下)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