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4
收藏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的内容及第69页练习十六的第13题。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并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义、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探索和验证。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剪刀、白纸、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三角形,谁能说出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生1: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生2:三角形有三个角
师: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们把三角形里面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个三角形,画一个有两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开始。
(设置矛盾,使学生在矛盾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师:有谁画出来啦?
生1:不能画。
生2:只能画两个直角。
生3:只能画长方形。
演示:请同学到黑板演示,是不是画成这个样子了?哦,只能画两个直角。
师:问题出在哪儿呢?着一定有什么奥秘吧?想不想知道?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与三角形的内角和有关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自主探究
师:你能画几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自己试着画一画。
(课件出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图)
生:可以画锐角三角形,也可以画直角三角形,还可以画钝角三角形。
师:在数学上,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的和。你能想出几种办法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生:可以测量出每一个内角,然后求出三个内角的和。
师:好,下面我们用量角器分别量出每种类型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然后计算出每种类型的三角形的内角和。
强调说明: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时,中心店对准角的顶点,0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看角的另一半落在刻度线是多少度。
生:通过测量发现,任意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和都是180
师: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吗?
生:用剪刀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可以拼成同一个平角,也能得出三个内角的和是180。
师:谁能展示一下?
生1:把一个锐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然后拼一拼发现锐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了一个平角,即180。
生2:把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了一个平角,即180。
生3:把一个钝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发现钝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的还是平角,即180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师:同学们通过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看似简单的量量算算、剪剪拼拼,实际上是探索知识的实验方法,这样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着重要的作用,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的本领。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三角形内角和的学习,你在数学方法上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测量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然后求和的方法。
生2:我还知道通过剪、拼的方法也可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3: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五、板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公式:三角形面积
小学生常用数学公式:相遇问题
2014年二年级数学公式符号
2014小学一年级简单数学公式
小学六年级单位间进率数学公式汇总
小学生数学公式流水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公式:倍数关系
小学生数学公式:和差问题的公式
小学生2014数学公式追及问题
小学生数学公式大全:解方程定律
小学生数学公式大全买卖问题
小学生数学公式植树问题2014年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练习题:和差、和倍、差倍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公式:利润与折扣
小学生数学公式单位换算
小学生三年级数学公式符号
小学生常用数学公式单位换算
2015年小学四年级常用数学公式
2014年五年级数学公式符号
2014年小学生数学公式植树问题
小学生常用数学公式:三角函数公式
2014年常用的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2015四年级基本数学公式
小学五年级数学图形计算公式集锦
小学生数学公式工程问题
2014年小学生数学公式工程问题
小学生一年级数学公式符号
整理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2014年小学常用数学公式浓度问题
人教版小学生相遇问题数学公式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