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3
收藏
教学内容:用两种方法解答三步应用题--教材第15-16页例4,做一做题目及练习四4-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解答这类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理解它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做练习四的第4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二、新课
教师出示例4,请一位学生读题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教师提问:这道题说的是什么事?要求的是什么?给出的条件是什么?
待学生一一弄明白这些问题后,教师提问: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呢?让学生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把线段图画在黑板上:
教师:注意要把两条线段左端对齐,这样才容易比较两个队平均每天修路的米数。
教师:知道了两队3天各自修路的米数,要求出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路的米数,应该怎样计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动脑筋想一想,自己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注意看一看是否有不同的解法。
学生解答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法,集体订正,教师把学生的解法写在黑板上。如果有不同的解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哪一种解法是对的,为什么是对的;哪一种解法更为简便一些。如果学生没有得出第二种解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解法。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启发。如教师画出第二种解法的线段图:
可提问:
从线段图上看,第一队右边长出的部分表示什么?(表示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路的米数。)
为什么会多出那么多?(因为是3天多修的。)
知道了这一部分是3天里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的路,那么怎样求出多修路的米数呢?(120-102=18)
知道了第一队比第二队3天多修路18米,怎样求出第一队比第二队每天多修路的米数呢?(18÷3=6)
这时黑板上的板书是:在黑板的左侧和右侧,线段图的下面,并列写着两种解法。
教师让学生翻开教科书第16页,阅读两种解法。
教师提问:他们的解法对吗?为什么?
让学生讨论,说明两种解法都是对的。
教师提问:哪一种解法比较简便呢?为什么?(小强的解法比较简便,因为这种解法只需要两步计算。)
教师综述:通过上面的例题,我们看到:要求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路多少米,需要知道两个条件。但是,所需的两个条件不只一组,可以有两组。有哪两组呢?
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根据学生的意见,教师把两组条件分别写在黑板上两个算式的下面:(也可用小黑板。)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道题有两种解法,而且这两种解法,不但方法不同,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有的三步题可以用两步来解决。这样就使计算变得比较简便,应该掌握这种解法。我们平时在解题时,要注意选择既合理又简便的解法。
三、巩固练习
做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的第1-3题。
第1题,做完后,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后,教师可提问:如果把这题“平均每人糊5个”改成“一班平均每人糊5个,二班平均每人糊7个”还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为什么不能呢?引导学生讨论,集体得出结论。
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四、作业
练习四的第5、6题。
论初中数学优差生在“注意转换”中发展思路
2013年中考效率最高的复习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素养
2013中考各学科抢分法宝
立足成才 寻找支点 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
“中国式好作业”并非一件难事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中考答题 先易后难
浅议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
如何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例谈数学创新思维训练的心理创设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中考前一天及第一天20个注意事项
全力备战2013中考之30条实战经验推荐
浅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方式
让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源
提高数学成绩最靠谱的复习方法
辅导孩子写作业的10点建议
分层测试,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简易4招教你突破记忆瓶颈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和方法训练探析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探微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方法浅探
定势思维与创造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关系论析
改革课堂教学,创建高效课堂
重新认识数学 感悟数学
中考考试超常发挥的十大技巧
对远程教育资源与数学教育阐述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