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2
收藏
加法交换律<><>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22页。
教学目标
1.能从实际例子中,观察、概括出加法交换律。
2.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会用字母公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3、提高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呈现事实,形成问题
1.出示准备题:
27+73 73 +27
58+37 37+58
2.学生计算得数。
3、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是否任意一个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都会出现和不变的现象?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5.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
(二)验证猜想,形成结论
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女生完成:3024+76 96+237
男生完成:76+3024 237+96
学生汇报答案。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
2、同学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这种猜想看起来比较可靠,但我们不可能把符合猜想的例
全部举完过就给我们的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来看生活实例。
例:一家电影院,走廊的左边是476个座位,走廊的右边有518个座位,一共有几个座位,(用两种方法计算)
(1)口答列式:476+518 518+476
为什么这样列式?
(2)判断:得数会相同吗?
(3)计算结果,得出结论:476+518=518+476
为什么会相等呢?固为根据加法的意义,这两个算式都是把两个相同的部分数合并起来,所不同的只是加数在算式中的位置,它们的意义是一样的。所以,在加法算式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板书)
5.学生自学书本、质疑。
6.小结:
(1)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2)用字母a、b表示加法交换律。板书:a+b=b+a
(三)应用成果,巩固新知
1.学习加法交换律的最终目的是用。
问:验算加法,我们用什么方法?根据什么?
2.“练一练”1,先计算出得数,再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问:验算方法运用什么运算定律?
3、“练一练”
(1)分组完成。(每组一生板演,比赛形式进行)
(2)指名说出验算方法和根据。
4、放录音、做游戏——“我该在什么位置”
(1)将卡片4
70、8
80、10
1
3、2
1
4、
5
8、58发给六个同学。
(2)伴随音乐,寻找自己的位置,并贴上。
(3)小结:这些算式都用等号连接,两边都有相同加数,那就意味着另一个加数也相同,我们并用了加法交换律。
(四)反思过程,学会学习
1.这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是怎样获得证明的? (举例证明一意义论证) 2.这一规律已有哪些运用?
3.质疑:满足“和不变”这一要求,有没有其他可能?
如:37+73=+在中可以填哪些数据?
(五)作业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读《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有感
七年级数学苏科版下图形的平移知识点
初三北师大上数学知识点: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初一数学华东师大版下实践与探索知识点
浙教版九年级数学寒假复习正多边形考点
评课 数学原来可以这样教—初识有思想的数学课堂
2018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浙教版寒假初三数学复习圆心角知识点讲解
北师大初三上数学重点: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018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进度计划案例
七年级华东师大版数学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
小学数学老师教研论文 如何进行数学阅读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买文具》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教研小论文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点滴体会
听课反思 走过教学的套路
课后说课 由《推理》一课进行数学剖析
初三数学浙教版寒假复习垂径定理知识点
交流材料 小学三年级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浙教版初三数学寒假复习圆内接四边形要点分析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同步练习题:上学期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平行线知识点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从实际问题到方程知识点
北师大版初三上册数学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
小学数学教研心得 在游戏中提升学生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能力
浙教版寒假复习初三数学上册圆知识点
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冀教版下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点
必备的二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题:《做有余数的除法》
2018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必备的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随堂检测题:上册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