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2
收藏
浅谈数学教学中“认知低谷期”的跨越小学数学教学是引导学生由形象认知建立抽象概念,再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发展水平,抽象概括能力较差,所以每当课程进行到某一阶段、学生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出现对新知识的接纳能力降低的状况,主要表现为对原已掌握的概念混淆,对新知识的领会较迟钝,这一现象可称为“认知低谷期”。
“认知低谷期”的形成是复杂的。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学生的智力发展阶段造成对有些知识理解不够深刻,甚至有偏差,平时可能表现得不很明显,但当知识积累到一定数量时,便会产生概念的混淆;二是知识的回生,形成对新知识学习与接受的困难;三是知识负迁移的作用使学生对新知识的领会较为迟钝。
如何引导学生顺利跨越这个低谷期,关系到教学能否承前启后、深化发展。
我的做法主要有:
一、“间歇式”推进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较顺利地跨越“认知低谷期”,必须有一个纠偏理顺、巩固推进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可能是一种直线上升的过程,而是一种“间歇式”的推进过程。“间歇式”推进,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当预测学生将会出现“认知低谷期”时,适当调控教学进度,有意识地针对知识的特点进行梳理强化,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的一种教学策略。
例如,学习分数加减时,由于分数单位的复杂性、和整数加减的差异性,学生容易出现“认知低谷期。”教学时必须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分数的意义讲清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同时要重视与整数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分数加减虽然在方法上与整数不一样,但实质是一致的,都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通分是为了统一单位。这样学生认识较为深刻,就会缩短跨越“低谷期”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及时梳理、归纳与多方位训练 要避免或减少学生“认知低谷期”的出现,教学中应经常进行知识梳理。也就是把分散的知识梳理成系统,归纳为简明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沟通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纠正偏差,强化记忆,促进发展。
除了进行梳理、归纳外,平时还应经常进行多方位的强化训练,即用变化的题型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增添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灵活多变、举一反三的数学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觉“反刍” 记忆的巩固、知识的积累都需要经历“间歇式”的发展过程。教学中,教师应有意地随教学进展,诱导学生主动地对学习中所出现的模糊概念进行经常性的“反刍”,不断消化、吸收、进行自纠,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跨越“认知低谷期”之后,实现学习上新的飞跃。平时,我要求学生备带“纠错本”,将自己经常搞混的概念、公式、容易忘记的习题解法及数量关系记在小本子上,并作“反刍”记录,经常翻阅对照。同时,对学生在课堂上、作业中较普遍出现的差错及时评析,并辅以相应的纠错练习,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澄清差错,深化理解,认识规律,提高能力。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立体几何CAI课堂教学软件的设计原则
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体会
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数学习题课教学浅析
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与元认知开发
运用“诱导编题法”激发学生求知欲
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如何设计幼儿数学教育活动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及评析
浅谈中学数学解题法
浅论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创造思维能力培养
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室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材编写说明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彰显现实性
深究习例开拓能力
抓住关键妙手点化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快乐教学
让数学贴近生活 让生活步入数学课堂
浅谈数学教学用语的优化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怎样学好高中数学新大纲
对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操作性探讨
优化数学学科的语言文字教学
浅析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学生素质的提高
浅谈小学数学中体验教学
美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