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计算器的使用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电子计算器的使用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电子计算器的使用

电子计算器的使用

2013-07-01 收藏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型计算器表面各按键的功能.

2.了解算术型计算器工作的基本过程.

3.掌握算术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投影下列题目.

57+26= 82-49= 12×27= 351÷13=

36+47= 41-18= 26×28= 544÷16=

师:哪个同学和老师比赛?看谁做的快?

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吗?这节课老师就把这中间的奥妙告诉你们,相信你们知道后比老师做的还快.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计算器的认识

1.师:关于计算器,同学们都知道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2.师:大家说的都不错,下面我们请计算器博士给大家介绍一下电子计算器方面的知识.(演示动画“电子计算器”)

3.师:听了计算器博士的介绍,我们对于电子计算器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那么如何使用呢?我们继续研究.(学生拿出准备的计算器)

4.出示思考题

(1)计算器包括哪些按键?

(2)这些按键的功能是什么?(学生通过实验自己验证)

5.汇报结果

(1)哪些是数字键?按下数字键在哪里显示?他们什么关系?

教师任意报数,学生练习输入(教师强调输入要从高位输起)

(2)要完成加减乘除运算并显示计算结果,还需要什么键?(四则运算键和等号键)(板书)

练习12÷4 (说出过程)

(3)A.如果发现输入错误,怎么办?(清除键)(板书)

例如:9-3,

按键 教师强调:清除键只清除错误输入的4,前边输入的数据仍然保留.

B.如果一道题计算完毕,需要计算另一道题,这时应该怎么办?

C.如果需要清除前边的所有数据,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师:下面我们通过几道四则运算式题,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

(二)计算器的应用

1.出示例1:用计算器计算389+260(板书)

学生自己试做,然后汇报过程.(教师可继续演示动画“电子计算器”,利用其中的计算器进行演示)

教师关键要强调输入数据和使用运算键的方法.

练习:

750+1473= 2983-627= 32×68=

1548÷43= 49×39= 17805-3976=

小结:加、减、乘、除的单项运算,只要选择相应的四则运算符号就可以了.

2.出示例2:计算68+5×25(板书)

单数组学生用笔算,双数组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然后汇报结果.

练习:

783+56×21 57+272÷17 94+184×3

3.出示例3:用计算器计算3024÷(167-83)

三、巩固反馈

1.用计算器计算.

48+97 146-89 301+274 1952-764

102×63 4608÷36 27×39 1596÷38

2.用计算器计算.

591-243+207 52×34+625 3815÷35-27

32×59-1034 8004÷92+76 8027-7570-84

3.有一批货物,用一辆载重8吨的货车15次可以运完;如果改用一辆载重12吨的货车,多少次可以运完?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用计算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根据你所了解和掌握的关于计算器的知识,你能设想一下未来计算器的发展趋势吗?

五、课后作业

1.用计算器计算.

69000+135000= 352400-168000=

300760-259065= 920084+1540217=

2.用计算器计算.

203-2584÷76= 2405÷(85-48)=

35×(729÷27)= 7641-56×82=

2412÷(288÷8)= 470+21×19=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首先生动地引出计算器博士来介绍计算器知识,从而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

随后教师通过操作动画中的计算器,来验证学生的计算结果,使学生对正确的操作过程一目了然。

在课堂小结时,教师要学生设想未来计算器的发展趋势,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课后查找资料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探究活动

辩论会

辩论题目

正方:小学生应该使用计算器.

反方:小学生不应该使用计算器.

活动目的

1.使学生自发地学习计算器的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思维及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查找有关电子计算器的一切知识.

活动过程

1.选出若干评委,其他学生分为两组.

2.抽签决定正、反方.

3.辩论分两阶段进行.首先请正、反双方各选一名代表进行论述.随后进入自由辩论,两组可自由举手发言,时间为半小时(可自定).

4.由评委打分,判定优胜者.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