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0
收藏
1、“备”是指备课,包括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备课要求提前一周,个人备课前要先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提纲由中心发言人提供,并记录到集体备课记录本上。教师的个人备课有三种形式(其中教龄小于三年的含三年的要进行文本备课),其余的教师可采用电子备课或手写备课,具体采用哪一种要求年级统一。
电子备课:
同年级的教师做好分工,每位教师负责备几个单元,要求对每个课时进行详细备课有目标,重点、难点、详细的教学过程及适当的练习设计
手写备课:
统一在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上进行“增、删、补、改”及写出必要的教学流程。要有具体的问题的设计。体现教法,学法的指导
2、“讲”是指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课,落实学科教学计划,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向课堂要质量。在上课时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引入贴近生活实际,及学生的
(2)教法新颖,课堂气氛轻松、愉悦
(3)教学的主要过程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这一过程教师要为学生的观察、思考、比较、想象、操作提供平台。合作交流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时要及时引导学生反思、总结。
(4)课堂时间安排合理,不平均用力。重点、难点问题用的时间长些
(5)课堂教学要有完整性,引入——探究——交流——总结——应用——全结
(6)注重学生的基础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学期科组教师积极参加听课,教研活动,填写好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本学期每人听课不少于12节。
3、“批”是指对学生作业、测试的批改。学生的作业有(堂上、课后作业本、同步伴读)本学期学校统一检查的数学作业是同步伴读。要求学生每次作业写清日期、第几次,书写作业工整、干净。教师布置作业量要适中(同步伴读每次布置一页,
六、日可加多一页)批改作业做到及时、认真、细致、规范,有批改日期、量化评分及恰当的评语,对学生做错的部分要用红笔圈住,以醒示改正,学生改正后的作业一定做好跟踪批改。(堂上作业及教师根据班级需要设立的作业本上的作业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通过作业抓学生的学习习惯,书写习惯。对于作业书写差、不完成作业的学生以及错题不及时订正的学生,要做好督促跟踪通过、教师、家长、优生的帮扶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
4、“研”是指教学专题研究和科研课题研究。本学期科组参加的“新世纪小学数学实验基地”项目要上一个更新的台阶,45岁以下的教师每周上传一个帖子,(其余每位教师两周上传一个贴子)教学(日记、随笔、教学反思、试题、教学案例、论文)要求是上传作品一定要原创、日记、随笔可以是学生的作品但要属上班级与姓名)。上科研课的教师可以把教学设计上传到基地博客上去。(实验基地具体工作要求见容小基地工作评价方案)
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主要安排以下
(1)阶段考成绩分析会
(2)专题研讨:抓好学生的思维表达和动手操作(主讲:吕春娜、刘玉梅、李海红)
(3)集体备课展示
(4)科研课:45岁以下的教师每学年上一节科研课,本学期上科研课的教师有二年级的张艳、刘玉梅老师及李海红老师
5、教学反思:可以发在基地博客上。就是达到博客发贴要求的教师不需要另外再写教学反思。没有达到基地博客发帖要求的教师教学反思可以写在教学参考书每课的留白处
6、竞:本学期有三次数学竞赛(全校阶段考,计算比赛、数学文化素养测评),每次测试前教师要提前动员学生做好准备,以竞赛鼓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所以教师从出题到改卷都要重视,成绩出来后还要做好试卷评析。
教学工作是繁琐的,但是只要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大家齐心协力、相互扶助、就一定能做好每项工作。
七年级数学统计调查2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的性质4
七年级数学从算式到方程
七年级数学多边形课件
七年级数学合并和移项
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七年级数学镶嵌课件1
七年级数学抽样调查
七年级数学镶嵌课件3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2
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七年级数学统计调查1
七年级数学相交相交线
七年级数学全面调查
七年级数学消元课件2
七年级数学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
七年级数学统计调查3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
七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
七年级数学消元课件1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
七年级数学从数据谈节水课件
七年级数学余角与补角
七年级数学用坐标表示平移2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的性质5
七年级数学镶嵌课件2
七年级数学有序数对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