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7
收藏
乘法应用题和行程、工作量数量关系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上的内容,练习六的策5—9题。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中,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0×80 5×50 300×20 70×50
15×4 24×30 150×8 320÷2
2、先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再解答。
(1)每个熊猫玩具15元钱,幼儿园买回5个要用多少钱?
(2)每棵柑树平均收柑75千克,8棵柑树共收柑多少千克?
二、新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3的两道题。要求全班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学生口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
汽车每分行750米,4分行:750×4=3000(米)
小强每分步行66米,5分步行:66×5=330(米)
(2)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呢?这两题都是知道每分走的米数和走了多少分,求一共走多少米路。像这两道题中第一个已知条件那样,都是每小时(或每分。每天)行的路程,我们叫它速度。(板书:速度);像第二个条件那样,都是知道小时数(或分数、天数),我们叫它时间(板书:时间);算出一共行多少路,我们叫它路程(板书:路程)。
(3)再问:速度是什么意思呢?时间是什么意思呢?路程是什么意思呢?
(4)再问:根据例3中两道题,看出已知速度、时间怎样求路程呢?
引导学生回答之后,根据例3中两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
速度×时间=路程
(5)谁能说一说上面每道题里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
小结:我们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这种数量关系,只要知道了速度和时间,就可以用乘法求出“路程了。
2、巩固练习。
(1)指出下面每题中的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
①小华每分走60米,6分能走多少米?
②轮船每小时行驶35千米,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
③声音在空间每秒传播400米,7秒能传到多少米远的地方?
(2)完成教科书第27页的“做一做”题目。
问:谁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例3所说的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启发学生可以编出:步行、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等的速度、时间和所行路程的实际计算问题。
第三册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期末测试题
“除法” 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四册教案全册
在 活 动 中 体 验 数 学——“分米的认识”教学案例
3.2.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教学设计
“活动”——数学的生命(“可能性”课堂教学实录)
小学数学第三册《快乐的动物》
平移
4.2.1 “平均分”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4.6.1 克和千克的认识|人教课标版
4.3.1 “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直线与线段
激趣 导悟 迁移——《青蛙看海》教学谈
3.4.1 “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3.1.1 认识厘米|人教课标版
4.2.1 平均分|人教课标版
4.5.1 1000以内数的认识|人教课标版
4.1.1 解决问题|人教课标版
《辨认方向》教学实录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参赛)
3.4.3 《2、3、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与评析|人教课标版
加强朗读训练 发展学生语言——《冰花》教学设计
4.2.2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人教课标版
《数一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3.1.1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千克和克的认识
4.3.3 平移和旋转|人教课标版
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一)
“几百几十加减法”案例分析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